基督教讲章网

【研经指引】第九讲:福音书、书信、先知著作与天启文学(圣经文体)

日期:2017-04-22作者:

【歌罗西书3:4】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

导论

在这节课中,我希望向大家介绍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还有先知着作以及天启文学的学习要点。

福音书(和使徒行传)

尽管将所有四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放在一起阅读可以使我们对耶稣、祂的一生以及初代教会有综合和更完整的理解,但是,这些书卷本身的意图是对耶稣和他的跟随者作独立和充分的描述。福音书反映了古代世界的一种文体,称为bios,与现代的人物传记有点相似。福音书关注的重点是人物一生中的关键事件以及他们的教导,而不是个人的心理发展。而使徒行传则是“合法化”(legitimization)文体的例子,其意图是为初代教会及其发展辩护、证明其合法性。

尽管福音书是历史性的记述,但其中的内容却并不总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时候,它们是按主题组织的。例如,马可福音记载了一连五次的争论(2:1-3:6),而马太福音则将这些材料分散布置在其他事件之间(8-12章)。

尽管福音书各自提供了不一样的记述,但它们都承认耶稣就是那一位神应许要来的弥赛亚。三部福音书,马太、马可和路加(称为“符类福音书”synotics,因为它们在许多地方相似),以“从地上开始向上发展”的方式讲述耶稣的故事,逐步描述并举出证据表明耶稣是弥赛亚。这几部福音书要你在证据的基础上发现耶稣是谁。而约翰则用“从天上降下”的方式讲这个故事。他在第一章开头说的是尚未成为肉身的道如何成为肉身。他对耶稣的展现更直接和明确。这个差异并不表示对耶稣的记述有冲突,而只是采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强调他是谁、他完成了什么工作。

使徒行传延续了福音书,记载了那群不成器的门徒最终是如何成为教会的。

尽管几本福音书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知道一些不同的特点也有助于加深理解。首先,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

包括了六段的讲论,都是耶稣的大段教导(5-7;10;13;18;24-25章)。马太福音最关心的是解释耶稣如何成就了弥赛亚预言,以及以色列如何拒绝承认耶稣为弥赛亚。ESV研读版对这些关键主题有很好的解释。引用如下:

马太福音将耶稣理解为君王和弥赛亚,他是神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向人启示神的旨意,他也有从神而来的权柄。作为神所应许的犹太人的王,耶稣治病、教导旧约真正的含义、呼召人行义、宣告国度降临、同时也解释了神的应许。马太福音用“天国”一词联结起所有这些内容。这个国已经来临,又尚未完全。我们看到,耶稣呼召以色列民族悔改、挑战他们的习俗、表明他对罪和他们的传统具有权柄、同时也呼召他们带着爱心读律法。大多数以色列人拒绝了这个信息,但奥秘在于,尽管遭到拒绝,应许还是成就了。有一天这个国要占据整个世界。到完全的那一天,耶稣要来对所有受造物施行审判,所有人都要看见他的权柄。相信耶稣的人得救,拒绝的则要受审判。

《马可福音》

有一点很重要,需要注意,马可福音是最早成书的福音书。我们在马可福音中看到,作者强调的是基督的死与复活。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聚焦在耶稣生命中的最后一周。还有,马可福音更关注耶稣的行动,而不是教导。马可只记录了耶稣的两段讲论(4:1-33和13:1-37),但却记载了20个神迹故事。最后,马可福音可以理解为以耶稣的权柄为中心,对罪的权柄、对人的权柄、对自然界的权柄、以及对犹太传统的权柄。

《路加福音》

最长的一部福音书。路加大致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叙事,其中穿插结合了讲论、比喻和神迹故事。重要的主题包括神的主权、因弥赛亚到来而有的喜乐、基督作为先知的角色、以及用于证实耶稣宣告内容的神迹的作用。最后,路加解释了耶稣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团体,他称为“这道(路)”,为使徒行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神如何通过被圣灵充满的见证人勇敢的行动,使福音穿透罗马帝国,哪怕遭遇顽固的反对。

《约翰福音》

之前我们已经涉及到一些约翰福音的不同特色。这部福音书十分清楚地表示,耶稣是从神那里被差遣来的。与其他福音书慢慢引导读者发现基督的身份、权能和权柄不同,约翰勇敢地直接宣告了这些真理。

约翰福音前三分之二的篇幅,主要记述有关耶稣权能、权柄和身份的七个记号。人们对这些记号的反应各不相同,从拒绝到欢迎都有。这些记号特别强调的是耶稣相比犹太人制度的超越性。这些神迹大多发生在犹太人的节期,指出耶稣如何为那些节庆提供了真正的意义。在这部福音书的末了,不需要这些记号就相信的人有福了。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解释了耶稣基督的福音为什么以及如何传开,甚至传到外邦人中。重要人物有彼得、司提反、腓力和保罗。主要有两种讲论的形式,一种是布道,用以呼召人相信福音,还有一种是护教性论辩,用以解释基督教信仰。这卷书的结尾是一个胜利宣告,福音到达了罗马,即便那些跟随基督的人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肉体的BP。

以上是对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一个极简单的概述。我的目的是想给各位提供一个研习这些书卷的起点。


书信

理解如何学习书信是很重要的,因为27卷新约书卷中有21卷是书信。其中保罗书信十三封,使徒约翰有三封,使徒彼得两封,雅各和耶稣的兄弟犹大各一封,还有作者不明的希伯来书。

大多数书信由三部分构成:1.开头;2.主体部分;以及3.结尾。开头通常是四部分:写信人(比如保罗);收信人(比如哥林多人);问候(比如“愿恩惠平安临到你们”);以及祷告(通常是感恩)。并不是所有的书信都遵循这个模式。例如,希伯来书就没有注明写信人,也没有说收信人。

考察新约书信的主体部分,我们会发现总体上没有任何特定的模式。因此我们需要小心地分别寻索每一封书信的思想脉络。保罗书信和希伯来书有很仔细的逻辑演进,而约翰一书采用不断重复回到相同主题的方式。雅各书则采用了一种令人联想起箴言的风格,集合了有关许多主题的简短教导,但没有清晰的结构。

书信的结尾部分差异很大。保罗常常提到旅行计划、祷告请求、最后的教导以及祝福。

我们还需要记得一点,书信是在基督复活之后写作的,所以相比福音书,书信对基督的死和复活的含义有更深刻的反映。

在整个教会历史中,书信在基督教教义和神学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正是因为它们阐述了关于神的十架救赎之工的许多重要主题。另外,它们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帮助我们理解旧约。通过学习书信中直接间接引用的旧约经文,我们得以看见神如何在基督里成就了他在旧约所作的应许。

在解释书信的时候,我们需要尝试理解最初的读者所面对的特定环境。例如,在加拉太书中,我们看到保罗是在回应一些颠倒福音的敌对者。要理解这卷书,我们就需要理解加拉太人面临的环境,即,他们被人引诱退回犹太教。

作为今日的书信读者,我们也面临一个最初读者没有的缺点。最初的读者很清楚地知道导致作者写这封信的状况,而我们对于环境的了解却是片面和不完整的。读书信就好像是在听一半的电话交谈:我们只听到作者对某间教会所发生情况的回应。当然,我们相信神,因他的良善,已经赐给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使我们能够充分解释书信并忠心地加以应用。


先知着作

提起“先知”,人们通常会想到预言未来。但是,实际上先知是从“直言”开始的——对神的子民直言不讳。先知呼召以色列离开罪,他们的功能是显明以色列的不顺服,指出他们的罪如何违背了神的律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指出他们的罪如何由先前的先知预言了。先知是上帝之约的检察官。

不过,接着,先知确实转向预言未来。他们会往前看,作出二选一的应许:要么是拯救,要么是审判。请记得,即便是审判的应许,通常也暗含了悔改的呼召,也就是说,如果神的子民真心悔改,实际上就可以转离神的忿怒。

先知着作可以是很困难的文体。困难在于,先知使用许多种文学形式来传达他们的信息:比喻(赛5:1-7)、箴言(结18:2)、哀歌(摩5:1-2)、祷告(哈3)以及叙事(赛36-39)。写作风格也丰富多样:从耶利米的哀伤(8:18-9:1),到以西结令人震惊的宣告(20:21-26),到哈巴谷的疑问(1:12-17),再到阿摩司的讽刺挖苦(3:12)。

先知着作的困难之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预言可以有多重应验,比如以赛亚书7章关于童女/未婚妇人怀孕生子的应许。看起来有一个短期内的应验,是以赛亚的未婚妻,当时还是处女,最终生了一个儿子,也有长期的应验,那就是玛利亚。先知们对历史采用了一个望远镜式的视角:一切东西都好像离得很近。

现在我要给大家一些解释旧约先知书的原则:
要分辨直接的上下文——找到整卷书的结构和脉络。
要分辨所使用预言的类别(审判、拯救还是其他性质)。
学习历史性(“直言”forth-telling)与预言性(“预言”foretelling)内容之间的平衡。
判断作者使用的哪一类语言(诗歌?辩论(在审问中争辩——赛8:16-9:6)?叙事?)在判断作者表达的含义和意图时,文学形式常常非常重要。
将这些文本放在救赎历史中观察(例如,是在被掳于巴比伦之前还是之后)。在这样做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把旧约中的以色列与自己的民族或教会作错误的联系。
尝试不要将你的神学架构强加到文本之上(无论是时代论、圣约还是其他架构)。
特别注意某些重复出现和重大的主题,尤其是对两约关系有意义的主题(例如,末世论、圣殿、婚姻和属灵的淫乱、新的生命,等等)。
考察新约作者如何使用你正在学习的经节,或者至少是你学习的这卷书。


天启文学

尽管但以理书也有部分属于天启文学,但约翰启示录显然是此种文体篇幅最大的范例。理解启示录的解释原则,就可以同样应用到但以理书;所以我们主要来看启示录。

启示录可能是圣经中引起注释、猜测和解释最多的对象,超过任何其他书卷。在这卷书中,我们会看到天使、魔鬼、龙、新天新地、还有硫磺火湖!但是这些东西要怎么理解呢?

许多人读到约翰的记载就很害怕,恐怕启示录都是在写神最终要让人经受的可怕的日子!有些人则否认这卷书的价值,要么认为太难理解,要么认为它不重要,不值得仔细研究。但是,启示录是神话语的一部分,神的话“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这卷书的背景对于解释其含义特别有帮助。到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福音已经传遍了整个亚洲地区和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区域。许多人信主,成为了基督徒。他们想起基督复活以后、升天之前,曾经应许他会再来,在这地上建立神的国度。在此之后,教会就一直在期待、渴望神拯救的大计划最后成就。

但是,在许多人看来,“什么都没有发生”。相反,邪恶的势力日渐强大,教会开始遭受BP。这导致一部分人顺从世界的道路,以逃避BP和苦难。这也导致其他人开始质疑神持守应许的能力。所以,教会在问:“为什么恶胜过了善?”“神真的关心我们吗?”“他会对我们的苦难做些什么吗?如果可以,什么时候?”这是约翰写作启示录的背景。

理解启示录的文体也很重要。这卷书中至少有三种文体:天启文学、预言和书信。

什么是天启文学呢?“天启”(Apocalypse)是一个希腊文的词,意思是“揭开”。我们要理解,启示录的目的不是要混淆或隐藏,而是明确地揭示神的计划是审判地上的恶人,并把那些在基督里忠心的人带进永恒的国度。在旧约中,但以理书是这种文体的代表。现代读者觉得充满了奇怪的异象和符号化语言的文本,对于一世纪的犹太-基督徒而言,是一套很熟悉的文学手法。

天启文学也有先知性的功能,它会讲到未来要发生的事。旧约中先知的预言通常使用现实性和更直白的语言,而天启文学则使用符号化、高度风格化的语言谈论未来的事件。

不过,启示录中传统的预言更多。这就是为什么约翰在22:18-19说: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

最后,启示录也是一封书信,写给特定的教会。启1:10-11说: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 “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

约翰的书信是要传达给七间特定的教会,它的目的是要处理这些教会所面临特别的问题。启示录不是对末世的抽象表达,而是地方教会面临BP时可以实际应用的书卷。其中的信息是,我们不要按这世界的风俗,而是要按天国的亮光,来理解我们现在所经受的试炼。

很快讨论了启示录包含的三种主要文体后,我们也要注意这卷书中没有的文体,那就是历史。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人读启示录的时候,把它当成提前印刷出来的历史书或者报纸。但是,我们要记得,启示录描述的事件,有些已经发生了,有些还没有发生。而所有这些事件,都是用天启文学的、或者符号化的措辞表述的,而不是按时间排列的历史叙事。

最后我要说明,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以上这种对启示录的解释方法。如果你的信仰是时代论背景,或者是传统的前千禧年背景,那么长久以来你接受的教导是说,这卷书里几乎所有的内容,在开头写给众教会的信以后,都还没有实现,而且其中大部分要按字面意义理解,而不是按形象化的方式理解。你也可能被教导说,这卷书中提到的事件与给予以色列民族的特别应许有密切联系。在国会山浸信会我们不会这样教导,现在我们也没有时间仔细分析这类观点。不过,如果你想要阅读更多材料,以便理解本课程的教导,我就推荐William Hendriksen的《得胜有余》(More Than Conquerors, Baker 中文版由天道书楼1993年出版),以及魏司道所着的《启示录研究》(改革宗翻译社中文版免费下载)。这两本书很敬虔,也容易读,列出了各种观点,也说明了本教会如何理解这卷书的理由。


总结

今天我们讲了很多种不同的文体:福音书、书信、先知着作和天启文学。需要记得的是,一方面,我们不要惧怕不同的文体,神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来理解其中的含义,圣灵也会帮助我们。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文体需要充分注意其中的差异,适用不同的解释原则。

当我们更多学习圣经,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如此丰富的文体,所要传达的信息却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是神在几千年中的保守,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我们赞美他。

作者:国会山浸信会众长老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