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希伯来书研经之三 基督的超越(三)──基督超越摩西

日期:2016-10-27作者:马有藻

基督的超越(三)──基督超越摩西
(3:1-19)

I.序言

 基督超越天使是无庸置辩的,信犹太教人士不单尊崇天使,他们对摩西亦抱着极尊敬的态度,他们视摩西为神之律法的颁布者,为人忠耿无邪,大公无私,是以色列国的国魂。他不单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他曾面对神,脸上反照神的荣光,他的一生是神迹上加神迹,犹太人甚至视摩西比天使更重要(参Sifre 103)(注1),因摩西的律法是以色列人的「国宝」。他们视基督在表现与贡献上尤不及摩西,所以作者一则在此答辩读者心中的疑惑,再度高举基督的超越,二则又借此机会指出古人对摩西没有信心已招惹神怒,那么今日对基督没有信心时更招惹神的审判(注2)。

II.基督与摩西的比较(3:1-6)

A.思想耶稣(3:1)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阿,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
 
  本节首字为一个连接词( ,意「故此」或「所以」),将上文引入本段内。上文证出基督代死的伟大,他是信徒的大祭司(2:17),此段指出基督尤胜犹太人的拯救者摩西。
 作者以二个形容词称呼读者:(1)「同蒙天召」──意义与「同享救恩」相同,如下文3:14的「与基督有分」(「同蒙」  此字的原意在下文6:4另有详述);(2)圣洁的弟兄──此合词(圣洁的人,弟兄)虽在新约中首次出现,分开来用却是保罗惯用的词汇,这二个称唤极象保罗的囗语。作者嘱咐他们应当「思想」(  ,意「仔细研究」,「细心考虑」,「郑重思想」, 参10:24同字译作「相顾」)这位我们「共同所信的」
( ;意「共同之话」,即「公认之信仰」;4:14同字译作「承认真道」,和合本将之作动词译为「认为」)就是耶稣基督(和合本没有译出「基督」字);他是「使者」( ,意「被差遣者」,在新约只此处用在耶稣身上;参约17:18)及大祭司。这二个职分皆是神所设立的(参下节),前者指出基督的人性,后者指他的神性;前者强调他代表神将神的信息交给人;后者则代表他将人的需要告诉神。在此,作者将摩西与亚伦二人的工作结合在基督一人身上,因摩西主要是传达神旨给人,而亚伦却将人的需要带到神面前(注3)。

B.比较耶稣(3:2-6)

  「他为那设立他的尽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他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象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神。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耶稣为神的使徒及大祭司,但他与摩西又有如何相比,因摩西亦是神的使徒,虽然他无大祭司的职分,但也曾作大祭司的工作(如代求,出32:11-13,31,32);作者于是将他们二人作一对比,在三方面他显出基督确比摩西优胜:

1.以建造房屋为喻(3:2-4)
  在对受托方面,基督与摩西皆忠于所托,基督向那「设立」( ,意「塑造」,如艺术师的精心杰作)他的(指对神)尽忠。此点在基督生平中多处可以引证(参约7:18;8:29;10:37;17:4,5)。同样( )摩西亦在他的职守上尽忠(参民12:7)(「全家」指神的选民)。在忠心方面,两者不分轩轾,各自成为后世师表(虽然摩西在他的一生中固有不少瑕疵,但这并非作者要指责的,他只引述两人皆忠于所托,毫无错失;在受托所求的诚信上,他们二人皆完善无瑕(3:2)。

  作者进而宣告基督优胜之处:「配多得荣耀」,此言强调在荣耀非忠心方面,基督是胜面较大的,因荣耀是由本质而来。作者以建造房屋者与房屋作喻,建造者固然比被造物更优胜,这是显浅的道理,凡被造物的背后必显出有造物主的存在,而造万物的是神。这个比较指出基督是造物主(如工程师),摩西只是被造的(如工程);基督是公布律法者(神在基督里),摩西只是领受律法的,基督的优胜处就显着了。

2.以屋中成员为喻(3:5)
  基督与摩西的分别,也在于他们与神的选民的关系上显露出来。摩西乃仆人的身分,而基督却是神的儿子。「仆人」(  这字在新约中仅在此处出现)是一个亲密的称号(参民12:7),其意特殊,尤指仆人甘心与忠于职守方面言(注4),故可译作「忠仆」(出35至40章共有四十处记摩西如何在神家中尽忠无伪(注5))。作者以此字(非惯用的 )形容摩西,可见他亦甚尊崇摩西(表示作者是犹太人无疑);然而基督却是神的儿子,儿子永久是家中的成员,仆人可能是暂时的,基督在世上也强调这类的话(参约8:35)。
  再者,摩西的工作乃「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指摩西的说话中有甚多部分预告基督的来临(如申18:15)。换言之,旧约(摩西、犹太教)所遥指的是基督的工作,表示摩西的话亦非完全,完全的乃在基督身上显明,所以基督乃完全了犹太教,也应验了摩西的预言(如来10:1)。在预表学上言,摩西是影子,基督是实底,实底固然比影子来得重要。在象征学上言,摩西代表犹太教,基督代表新约,新约成全旧约,也成全犹太教的愿望。

3.以家中职责为喻(3:6)
  摩西既是仆人,他的职守就是服役。基督是儿子,他在家中的权是治理,指挥奴仆如何服役,两者有极大的分别。
  在结束本段比较时,作者将信的人喻作神的家。他以拥有可夸的盼望、可夸的胆量和能坚持到底的决心形容拥有救恩的人,神的家就是充满这类的人。
「可夸的盼望」是一个真诚的盼望,是引以为荣,可夸耀的盼望。若所盼的不会出现,那人不必以那分盼望为荣。这样拥有「可夸的盼望」的人便如同拥有真诚信心的人。「胆量」(  )可译作「信靠」、「信任」(confidence)。此字若与「盼望」放在一起便产生「真实信靠」的含义。若有人能「坚持到底」(
  ,四个原文字,四个中文字)指「确实拥有」「盼望」与「信靠」,他就是神家里的人了, 「到底」(  )就是达到完全的境界。

III. 第二警诫:不要硬心(3:7-19)

  第二警诫承接上文(3:7首字为  ,意「因此」,「故此」,和合本漏译)基督与摩西所作的比较,因读者中有人惧怕完全脱离犹太教,彻底跟从基督。作者遂以旧约摩西时代中一段历史,说明该时代亦有人在进入迦南地时,因为不信之故而折返旷野,遭受神的审判。作者挑选这段史事非但语重心长,亦是异常的切合当时读者的处境。

A.历史之鉴(3:7-11)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象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作者引诗95:7-11所记之历史作为劝诫的基础。这段经文是大卫写的(来4:7)。当时大卫亦以同段史事警诫同时代的人不要小信神,招惹神的忿怒。想不到一千年后,希伯来书作者照样以之警诫他那时代的人。这段经文明说是大卫作的,作者却说是圣灵说的(参2:12,作者引用诗22:22时说是耶稣说的,非用大卫说;同样4:7引用诗95:11时说是神非人说的),此点说明圣灵是圣经的真作者,圣经是圣灵所默示的,在此处就是一个明显例子,人所说的变成圣灵所说的。
  作者在此处引用古史之鉴,旨在强调三点:

  1.现今机会,不要错过(3:7b)──「今日」指目前的机会,「今日」(全书出现八次)是作者强调的字汇,处在句子的前头,他所题的虽是历史,然而他的心思却放在当时的读者身上;

  2.试探惹怒,不要重复(3:8b,9)──以色列人在庞大的证据下仍不信神的大能(「观看我的作为」)凡四十年之久(参出17:1,2,7;民14:22记十次试探),可见他们顽梗透了,以致惹起神审判的怒气来。「惹怒」(  ),意「在痛苦之外」或「远超痛苦」,即「苦不堪言」(注6)。若读者不留意「前车」之鉴,历史可能重演,故作者借用历史的审判为警的基础,「功夫」异常「到家」了!

  3.世代受罚,不要效法(3:10,11)──以色列受罚是因硬心与试探神之故,所以神就「厌烦」(  ,意「大怒」)他们。再且,他们心里「常常迷糊」(  ,意「常错失」),也「不晓得」( ,意「没承认」或「不接受」)神的「作为」( ,意「道路」,指神的带领,如在加底斯差遣十二探子那段,参民14:11)。「心中迷糊」与「不晓得」是分不开的,前者重因,后者重果,以致神在怒中起誓,不容许他们进入他的「安息」(以抽象代表实体,「安息」代表「应许之地」,民14:28-30),在那里神应许给他们平安度日,全无仇敌侵侮,那是真安息(参申12:9,10;书21:44;22:4;23:1)。

B.警告不信(3:12-19)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象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么。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么;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么。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

  因为上文的史鉴,作者遂即趁机警诫当时的读者。他呼他们为「弟兄们」,此字非象3:1的「圣洁的弟兄」,那处意指信徒,今处却与作者同种族背景的犹太人,如在使徒行传的用途(参2:29;13:26,38;22:1,5;28:17)(注7)。作者劝诫他们要谨慎,重点可分五方面:

1.勿存不信的恶心,离弃永生的神(3:12)
  世上最大的罪莫如不信的罪,不信的心作者称为恶心,结果就把永生神「离弃」了(  ,意从站立处离开,英文apostasy字源自此)。离弃永生神就是离弃对基督信仰,这是作者特别强调要谨慎的(参2:1的警诫),犹太教徒不会离弃神,他们是一神信仰之宗教。

2.趁着现今机会,天天彼此相劝(3:13a)
  本段首字( )中译「总要」,亦可译作「但要」。作者劝说,非但不要存不信的恶心以致离弃神,反要在现今之机会里天天彼此相劝(「反要」衔接「相助」,非接上「趁着机会」)。「相劝」( 与「安慰」是同字)是一个天天的吩咐,因为天天皆有机会接受或离弃神。

3.勿被罪迷惑,以致心里刚硬(3:13b)
天天相劝是需要的,因为罪的迷惑天天存在,而天天彼此相劝的效果得免被罪迷惑。「迷惑」(  ,意「欺骗」,如创3:13; 罗7:11;林后11:3;太13:2 ) 指若不多行相劝的事,人就容易被罪欺骗,致心里刚硬,不易转向神,所以作者在10:25亦劝他们不可停止聚会,以免心底刚硬起来。「刚硬」( )是过去假定式及被动式或自身式(aorist, subjunctive passive)动词,指自己习惯性使之形成这样的结果(注8),表示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多次的悖逆与顶撞神造成的。

4.起初的信心,务必坚持到底(3:14)
作者说起初的信心既已确实,就需坚持到底,因为坚持到底才是真正信心的证明,这样就证明在基督里有分了(「有分」
在3:1译作「同蒙」;路5:7同字译「同伴」,参下文6:4的详述)。既有这种信心,作者遂劝告读者务必「坚持到底」( ,意「在底下站立」,即在极乏劲力之下仍站立得稳),不要放弃,免功亏一篑,前功尽废(类似既已来到迦南地门槛加底斯,就不要回头,该凭信勇往直前)。

5.勿重蹈史履,惹神发怒(3:15-19)
  在结束本段的警诫时,作者重复上文(3:7,8)已用的旧约经文(诗95:7-11)及以色列人在旷野不信、顶撞神的后果为戒,期望读者勿重蹈历史之鉴,惹神发怒,遭受审判,进不得「应许之地」(即「完全」)。在这段文字内,作者运用五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第二与第四是第一与第三的回答,然而在第五问题内,他自问自答),这类自问自答的文章形式在犹太教文献内颇流行,是为一种自我对辩式(diatribe)之教学法(参罗3:1-8的一连串五个问题),务使读者明白所指是何者,因自我作答表示这就是答案。

 

上一篇:提多书 提要

下一篇:雅各书第三章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