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使徒行传研经之廿七

日期:2016-10-27作者:

使徒行传28:16-31
本段经文是基督教会历史第一章的最后一页。我们所已经研读的使徒行传,涵括了大约人类一个世代的事迹。我们已经看到,照着复活之主的计划,他们在耶路撒冷,犹太,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主的工。路加叙述了这个从耶路撒冷向罗马进展的运动,它到此告一段落;但是它的结尾却充满启发性和价值。这本书是一个未完成的片断。它开头的话就暗示我们,若要了解使徒行传所记载的,我们必须参照另一本书。它提到几个事实,而我们必须从福音书才能明白这些事实。
如今我们一路跟随着这个运动的发展,看见教会在耶路撒冷的见证,看到她的成功和失败:我们也随着神的这位伟大仆人和宣教先锋,经历各样困厄;最后,我们终于和他一同抵达罗马。现在我们感觉,我们应该可以安定下来,欣赏新的一页历史;我们已经分享了使徒要往罗马去的热望,他渴望到达这个位于七峰上的帝国中心,从这里有条条大路通往世界各地;现在我们要看看事情如何发展。但是这本书却结束了,没有更进一步的记载。为甚么?因为已无此必要。同样的故事将在-一个世代,-一个世纪,-一千年中一再重复发生,直到主来的日子;因此没有必要记下整个历史。路加所记载的已经足够,可以启示得能力的秘诀,显明教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危难,指出教会的方向,并且提供教会完成使命所需要的一切条件,直到今世的末了。
然而这段经文仍是饶富趣味的,因为我们到达了罗马。保罗抵达的时候,罗马正陷于独裁统治者手中,共和国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独裁者逐渐将权力从人民手中掠夺过来。当时的帝王可能是历史上最昏庸的暴君──尼禄。保罗到达罗马时,尼禄还不到二十五岁;但他手中已沾满杀人的血迹。一年之前,他的母亲阿古皮娜(Agrippina)才被杀掉。很可能他的妻子欧塔佛亚(Octavia)也是被他谋害的。尼禄占据了该撒的王位,是一个残酷,荒淫,懦弱的人。
保罗所看到的罗马,不是今日我们所看见到的罗马。那个时候罗马的中心建筑并非圣彼得大教堂。他抵达时,还没有大竞技场。议会的旧址矗立着犹皮得(Jupiter)神庙和大要塞;往日奥古斯都,提比留(Tiberius),喀利古拉(Caligula)大帝的三个宫殿都被该撒合并为一个宫殿。使徙进入罗马时,最吸引他注意的是战神(Mars)的庙,它似乎在提醒抵达这城的人一个事实:这个帝国的力量是建立在它好战的性格上。
当时戥罗马是异教徙的中心。康利毕尔(Conybeare)和豪生(Howson)对于保罗的旅行记载中,有一句话充分描述了罗马的光景:
「罗马是一个堕落、邪恶、愚昧、没有基督的城市,一如今日的伦敦。」
那么当时罗马居民的光景如何?关于当时人口的统计,各方意见分歧;但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保罗的时代,罗马方圆十二里之地,有大约两百万人居住。其中一百万是奴隶。这只是推算。但我们确知,罗马的居民中有一半是奴隶。至于一百万的公民中,有大约七百个是议员;原先本有一千个,但随着帝王势力的增加,议员的数目相对递减。此外还有一万个骑士,大多数占有罗马的公职;另外有大约五千个士兵。其余的公民绝大多数是贫民。罗马的财富大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些为数众多的贫民都以自己的公民身分为傲,而多方歧视居于他们下面的奴隶。有一位当时的观光客说,他们只有两个需求:面包和竞技。数以千计的贫穷公民没有自己的房舍。可以想像他们仅有的欲望是白天谋得食物裹腹,夜晚挤进竞技场观赏血腥的格斗场面。许多人晚上就睡在矮墙上或公共场所。
再想想那一百万奴隶,那种情景和我们今日大不相同。所有的专业人士,制造商和生意人都是奴隶。那些贫穷而骄傲的公民将自己与奴隶截然划分出来,不屑于与他们有任何接触,即使是作生意或各行各业的来往都不例外。奴隶受到极残酷的压迫,他们等于是主人的财产,主人可以任意取他们的性命而不致受到任何制裁。
耶稣的使者保罗就是来到这样一个异教的中心,一个世界权力高涨,充满各样新奇事物,却又濒临崩溃的帝国首都。
我到罗马访问的时候,曾有幸在保罗旧日踏过的遗址上聆听葛瑞博士(Dr. Gordon Gray)的演讲,并在他的指引下参观几处保罗曾去过的地方。他告诉我,梵谛冈图书馆保存了一个第二世纪的青铜奖牌,上面有彼得和保罗的画像。当然这幅画像并不一定代表两位使徒的真实相貌,但后代一切的艺术品,不管是雕刻或绘画,都是以这幅奖牌上的画像为范本。葛瑞博士相信,奖牌上的画像多少能够反映出两位使徒的真正面貌。他如此形容保罗:
「保罗是一个有深邃思想的人,他外表瘦而刚毅,头发略秃,留着长而尖的胡子。他的表情平静,仁慈,没有一丝忧郁的神色。他的沉着中透露着优雅高尚,似乎与他长年以双手谋生供养自己的事实不相符合。青铜奖牌上的主像使我们能够为当时在罗马赁屋而住的保罗,勾勒出一个轮廓。」
保罗那时年约六十岁,不久之后他就在腓利门书中这样描述自己,「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由于三十年来他作耶稣基督门徒的生涯里所饱受的苦难,使他看来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他到达罗马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邀集他自己的同胞前来;因为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主动去找他们;此刻他是阶下之囚,与一个看守他的兵锁在一起。然而他在最初的下监期间还颇受礼遇。他邀请犹太人的首领前来与他会面。他当着这些属于罗马城犹太公会的人宣称,他被练锁着是为了以色列人所指望的主。他们回答说,他们并未接到反对他的信,但他们知道这个教门在各地都遭人毁谤。他们所持的看法是,这个教门是与犹太教相背的。保罗在他的讲道或着作里一再强调一点:基督教不是与犹太教绝裂,而是在成就犹太教,使其更完整。他手戴锁练,是为了以色列人的盼望,为了历代以来他们宗教里那最中心的希望,为了他们历史上无可磨灭的指望。
这次会面之后,又有一次较正式的聚集。我们无从得知保罗在这次聚集里说话的细节,但路加告诉了我们谈话的主题。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两件事。
1.「证明神国的道。」那是希伯来制度的基石。留意这位使徒在罗马的希伯来人当中传讲主的道时,所表露的高度技巧。他首先证明神国的道;证明以神为中心的国。这正是神对希伯来民族所定的旨意。他们一直以此自豪。他为了证明这一点,首先指出他如何远离了希伯来人的基本立场。
2.他用他们自己的圣书──摩西的律法和先知书──来劝勉他们,与他们谈论「耶稣的事」。
结果是不欢而散,群众中有了分争。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他们无法达成共同的结论。待保罗说完最后一句话后,他们就散去了。
整本使徒行传就是记载神对希伯来人所作最后一次的努力。主耶稣来到世上时,他先来到犹太人当中。有一回他对一位妇人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契。」那句话启示一个事实:他首先来到希伯来人中间。但他们拒绝他。五旬节,以及保罗的来到耶路撒冷,都是他们另一次接待他的机会。然而他们拒绝保罗,他们等于再一次拒绝基督。从那以后,保罗在各处传道,都极力要接近他们。他-到一地,必然先去会堂,先找犹太人。保罗在罗马是最后一次对他们说话。从此以后,经过许多年的苦难,BP,灾害,耶路撒冷终于被罗马的铁蹄践踏,整个国家难逃灭亡的命运。保罗在罗马对这城中的犹太人首领所说的话,就是最后一次表明对这个国家的弃绝。
保罗所引用的话,出自以赛亚书/cs36章,那里记载以赛亚所见的异象,他一生的事奉因着那异象而有了改变。主耶稣也曾在马太福音13章里讲天国的比喻时引用这段话。他用这话指出为甚么神国要从犹太人那里被移去。约翰也曾在约翰福音12章,向以色列陈明有关神国的最后几件事时,引用同样的话。请留意这段话在圣经中出现的地方:以赛亚,耶稣,约翰,保罗。如果我们说保罗是引用以赛亚书的话,没错,但不要忘了那不是以赛亚自己说的话,而是耶和华论到百姓时对以赛亚所说的话。神宣告:他们是紧闭双眼的,因为他们看不见,所以神就使他们眼瞎;他们心里刚硬,不肯顺服,所以神就任他们硬着心肠。有趣的是,保罗在罗马──这个希伯来人将轭放在他颈上的城市──说出了最终弃绝他们的话。
于是我们来到最后一章里可以说是最有趣的部分──末了两节经文。这两节经文涵盖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对保罗在这两年中的生活情形,也只能从这两节经文,和腓立比书,歌罗西书,以弗所书,以及腓利门书里窥其一二;毫无疑问的,这四卷书都是保罗头一回在罗马下监的这两年中写的。
23节的「寓处」,和30节「租的房子」是不同的。他原先是住在一个房子里,可能是在他朋友家作客,看守他的兵住在他旁边。但后来他离开犹太人,转向外邦人,就自己租屋住了两年。他是一个囚犯,是罗马政府的人犯,正在等候帝王审问。他随时可能被传唤,到帝王面前申诉。但为了在罗马的事工,他不得不租屋居住。如果他要向罗马人传福音,他必须脱离罗马的保护。后来曾经有一段时期,一位罗马皇帝信了基督教,他就提供房子让基督徒敬拜,自己也以基督教会的保护者自居。那反而是教会史上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一旦帝王供应敬拜场所,他就会控制信息。一旦世俗的权力掌握了教会,「教会」一词就会被用来满足世俗权力的需要。使徒行传的最后一幅画面是简单而高贵的,这位罗马的囚徒,为了在罗马作主的事工,情愿自己在外租屋居住。
他将自己的住处公开,接待一切前来的人。毫无疑问的,许多罗马贵族曾在这两年中进到这个奇怪而卓越的希伯来基督徒家中,聆听他的讲论。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信中发现,他数次提到罗马的尊贵人,他们显然也受到了福音的影响。他的书信中也提到一小群忠心的人,曾来到罗马,拜访他,或与他同住。路加和亚里达古始终陪伴他,与他住在一起。此外推基古也曾住了一阵子,然后保罗打发他送信去以弗所。提摩太也停留过一段时间。以巴弗提曾从腓立比来看他,并带来那边教会的捐项。那位逃亡的奴隶阿尼西母找到保罗,并在保罗的带领下归向基督,他后来留下,以爱心服事狱中的保罗。此外还有马可,他曾一度与保罗分手,如今他也前来看望保罗。还有耶数,又称为犹士都的,他是以巴弗所带领的。然后是以巴弗,他是新约中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保罗在歌罗西书提到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的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他同样也到了罗马。那段日子中,底马也与保罗在一起。这一群忠信的人来到保罗的住处,领受这位伟大使徒的教训,得到新事工的启示,然后带着新使命被差遣出去。
有两个词说明了保罗所用的方法。第一个是「传讲」,不是传讲福音,而是像先锋一样,宣告神国的道。我们心中仍存留着罗马的画面,它是世界的霸主,中心人物是尼禄。但我们看到罗马有另一个人,正在传讲神国的道。第二个词是「教导」直译是门徒训练──「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对那些罗马人,和不信的人,他传讲神国的道;对于门徒,他就将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他们。
这就是路加所记载的。但在那段时期,保罗还写了一些书信:腓立比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和一半的腓利门书。从他藉着书信给门徒的教导中,我们可以揣摩出他在那两年中所教导有关耶稣的事是甚么。腓立比书说,基督是喜乐的泉源;歌罗西书教导,神一切荣耀的丰富都在基督里;以弗所书提到,基督充满教会,并藉着教会将他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基督将阿尼西母带回他主人那里,并要他的主人从此以后不再视他为奴隶,而以兄弟之情接纳他。「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
最后一句话是,「并没有人禁止。」我认为这个翻译略嫌弱。我们很容易在翻译时丧失了原文所含的火焰,热情,活力。最后一句应该是,「毫不受拦阻。」保罗岂不是在监禁中吗?但他一无拦阻。尼禄岂不是居宝座作王的吗?但保罗未受丝毫拦阻。这就是最后一句话,闪耀着亮光,充满惊人的力量,道出这个居于世界中心。战略要地的新势力之奥秘。他单独一人;照他自己所描述的,其貌不扬,但无人能拦阻他。保罗在罗马的最后一幅画面,是珍贵无比的。
今日基督徒向各城市作见证,最重要的一点是甚么?是证明神国的道。神的国不是出于君王反覆无常的决定,不是议会的表决,不是人的意志,否则它会像君王的善变一样,错误百出。我们所拥护的不是独裁政体,不是民主政治,而是神的国,神的统治,他是万王之王;人类的律例都当以他的律法为准则,只有他的旨意成就,人才能继承他们的基业。使徒在罗马的见证,其重点是「神的国」;这也必须是-一个教会作见证的重点。
不仅如此,还要「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也就是说,神国的道必须藉着主耶稣基督阐明;他自己就是大君王的诠释者。我们若知道耶稣,就知道我们的王──神。他也是国度生命的诠释者,因为他在他人世生命的一切奥秘中,已经顺服了神的旨意。因此,在这位主耶稣基督里,我们看见了国度的君王,并得见国度里的人。
然而最中心的话,不在于解释那显明的君王,也不是启示国度的事。最中心的话乃是S字J的奥秘,在S字J前面,悖逆的人能归回,暴乱能平息,一切疲惫,受伤,忧愁的人都能得到安息,医治,和喜乐。只要基督徒的见证忠于神的国,忠于基督的诠释,结果必然是:所作的见证无往不利,毫无拦阻;帝王,仇敌,监狱,锁练都不能阻挡它。「神的道却不被捆锁。」不管敌对的势力多么猖狂,他们有一天必要粉碎,过去,毁灭,正如罗马和尼禄一样;然而见证的话语却坚定不摇动。但愿我们在生活和言谈上,都忠于这见证,以荣耀他的名。我们越作到这一点,就越能用使徒行传最后的话语来形容我们的教会,那就是:「毫不受拦阻!」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