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作贵重的器皿

日期:2016-10-27作者:徐晓鸿

“人生重要的不是境遇如何,而是如何面对一切,营造出不同的精彩。”
 
经文:
 
提摩太后书2:20 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2:21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哥林多后书4:7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箴言20:15 有金子和许多珍珠(或作“红宝石”),惟有知识的嘴,乃为贵重的珍宝。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经文关乎基督徒的品德,特别是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的劝勉中,强调了在主的眼中,什么是尊贵,什么是卑贱?
 
保罗曾在《罗马书》9章21节说: “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这样看来,器皿的贵重或卑贱在乎造它的窑匠。或者说,人生来是什么器皿,上天早己注定。不错,出生、家庭环境我们是无法选择,“拼爹”拼不过人家,那也没有办法。然而,保罗给提摩太的信中让我们看到了,人贵重与否并不都在于出身,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说:“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2:20—2 1)
 
在此,我想通过保罗的教导,同大家分享一个信息:“作贵重的器皿。”

 

一、品行高洁,脱离卑贱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参提后2:21)所以,成为贵重的器皿首先要有好的德行。在这节经文之前,保罗曾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参提后2:19)因此,在主那里看一个人贵重与否,不在于出身,不在于性别,不在于种族,不在于恩赐,不在于名誉,不在于金钱,不在于权势,只在于是否成为圣洁。那么主为什么在乎人的圣洁?这是因为我们这些器皿是为主所用的。

《荀子·宥(you)坐》中讲到“欹(yi)器满覆”的故事:孔子到鲁桓公的太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太庙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太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一个类似‘座右铭’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物,无水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舀水往里倒。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
 
欹器满覆其实也正像是人的品德,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凡事要做得合乎中道。脱离卑贱的事,不仅要脱离“不足”的亏欠,也要脱离“过足”的骄傲。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如何生,而在于自己怎样活。我们不能掌握生的命运,却可以把握活的机遇;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做好现在。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遇到了哪些事情,而是我们如何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并营造出不同的精彩来。生活的真谛在于懦弱时能够坚强,烦恼时能够从容,这种努力的过程才是宝贵的财富。作为基督徒,不可忘记的是我们本是属乎主的,主是圣洁的,我们也必须圣洁。所以,想成为主所喜悦的器皿,就必须做到品行高洁,时常省察,脱离卑贱,合乎中道。我们的价值(或尊贵与否)不在自身,而在于主的使用。

 

二、装备知识,合乎主用

 
大户人家众多的器皿并非材质好就是高贵的,关键在于是否合乎主用。在主看来,材质再好,不能合用,也只能舍弃。合乎主用的关键在于平时的操练,在于装备知识,在于明白主的心意。
 
大有知识的所罗门王曾说:“惟有知识的嘴,乃为贵重的珍宝。”(参箴20:15)“宁得知识,胜过黄金。”(参箴8:10)保罗在《歌罗西书》3章1O节指出,在基督里的新人需要“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好的器皿会按主的意思来使用,无论材质如何,都需要有所取舍,找准自己的位置,不羡慕他人的恩赐,这也就是各人按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参彼前4:10)的道理。

知识重要,尤其是在现今的时代,没有知识,寸步难行,更不用说合乎主用了。我们这些不同的器皿,好像上帝家中的器具,尽管样式不同,功能各异,但全部都是他所珍爱而又合用的。所以,并非恩赐大就尊贵,恩赐小就卑贱,恩赐大有大的要求,恩赐小有小的要求。但不能因此而不追求知识和更大的恩赐。

合乎主用除了预备自己之外,最重要的是以主的心为心。因为一切的预备,若不能合乎主的心意就都是枉然。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保罗,他曾在迦玛列门下受教,生来是罗马人,又是敬虔的法利赛人,出身高贵,血统正宗,才高八斗,但这样一个人却曾为BP主的门徒大发热心。这样一个好器皿,此时却并非为主所用。直到大马士革的路上,被主光照的保罗幡然悔悟。即使如此,没有人敢接待他,主指示亚拿尼亚,“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徒9:15)。被主拣选是有福的,合乎主用则更加尊贵。

 

三、倒空器皿,靠主尊贵

 
作为器皿,主什么时间用,怎样使用,我们无权过问,重要的是预备好自己。不要让私心杂念充斥内心,对这些一定要倒空才好。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章7节说:“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由此看来,瓦器是因着宝贝而尊贵,宝贝因瓦器合用而愈显荣耀。

旧约《列王纪下》4章,记载了先知以利沙帮助穷寡妇的事迹。只有一瓶油的寡妇按照先知的要求借了许多器皿,结果油倒满了所有器皿,在灾荒年头不仅可以卖油还债,而且养活了全家。先知对穷寡妇的要求只有一点,“你去,向众邻舍借空器皿”。如果说圣洁关乎洁净,那么倒空则关乎容量,主的恩典如同膏油,我们的容量是由容器大小决定的。

作为尊贵的器皿,不能按主的要求来使用,就会被弃绝;如果容量有限,同样会浪费神的恩典。倒空自己意味着不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要按窑匠的需要打磨和雕琢自己。成功的障碍往往在于内心装的东西太多,奢望太多。这就需要我们倒空再倒空,归零再归零。越是倒空才越可能尊贵,才越可能显出宝贵的价值来。

 

四、躬行善事,愈显主荣

 
贵重的器皿除了合乎主用外,其外在的表现就是预备行各样的善事,这与中国文化传统“贵德”如出一辙。
 
《弟子规》中有个“拾椹异器”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有个叫蔡顺的人,从小没有了父亲,他服侍母亲非常孝顺。那时,正逢王莽作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他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椹,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椹。赤眉起义军发现他后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起义军听了,很欣赏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回家。

有人说:人生因付出而快乐,幸福因分享而增值。幸福需要与人分享,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幸福是一件神奇的宝贝,它不会越分越少,只会越分越多。凡事不要太计较,心胸不要太狭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人幸福自己幸福。

车子被人碰了,肇事者逃走了,遇到这样的事情,谁都会恼火。可是《东方早报》上却刊登了这样一件真事:江苏扬州一中学生在碰坏别人的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致歉字条:“我是扬大附中一名学生,今天中午放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并在字条上留下了联系方式。车主看后很感动,打电话让孩子好好上学,没有要求赔偿。为此,该学生被网友们称为“诚信中学生”。

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论及“人生之贵”的文章,其中说道: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修德,以慈爱为贵;行善,以孝顺为贵;情感,以真挚为贵;待人,以诚恳为贵;处事,以谦让为贵;学问,以通达为贵;言语,以简明为贵;行动,以稳健为贵;富裕,以质朴为贵;贫穷,以志节为贵;饮食,以素淡为贵;做人,以诚信为贵;做事,以尽心为贵。
 
如果我们真能如此努力,并肯为主所用,那么就定会荣神益人,愈显主荣。实现上述目标就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参提后2:22)。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圣洁,作合乎主用的贵重器皿。阿们!
 
 
作者: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