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如何劝戒被过犯所胜的肢体

日期:2020-09-16作者:陈德宏

经文:结33:7-11,罗13:8-14,太18:15-20

今天是教会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我们恭读的经文分别记载在旧约以西结书33章、新约罗马书13章、以及马太福音第18章。弟兄姐妹们发现,本堂主日讲道都是按照三代(年)经课事先规定好的经文进行宣讲。这种讲道方式是经文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经文。我们是上帝话语的仆人,不是上帝的话语成为表达我们想法的材料。今天所读的经文中心是教会如何面对那些被过犯所胜的弟兄姐妹。约翰加尔文说,真教会有三大标志:第一,圣道得到全备的传扬;第二,圣礼得以正规的施行;第三,教会的劝惩得以实施。有了这三个方面标志的才是真教会。目前在国内很少教会能够执行第三条,教会没有纪律,也无法实施,因为许多人不想受教会纪律的约束。社会上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今天的教会俨然成为“随己意任意而行”的自由广场。那么教会如何面对那些正在犯罪当中的弟兄姐妹呢?

一、劝戒的责任

“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33:7-11)这是上帝对先知以西结发出的警告。什么叫“守望的人”或者“守望者”?古时安排一些人在城墙作守望的工作,目的是保护城里的居民免受敌人的突击,或应付一些意外的灾祸,及时并向城里的百姓发出提醒。旧约时代先知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守望的工作。守望者的责任就是每当神的子民面临危险,先知们就必须发出警告,提醒或警戒他们。倘若守望者失职,神就要向他们追讨百姓“丧命的罪”。今天教会时代守望的职责,固然落在教会的牧师、长老、执事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信徒没有守望的责任。守望者的责任,就是提醒、警告人所面临的危险。因此,任何信徒,不论在教会里有否担任职责,都应负起守望的责任,这是无可推诿的,是“匹夫有责”。做守望者当然是吃力不讨好,不但不受人欢迎,反而小则惹人反感,大则遭人攻击、怨恨、毁谤。事实也告诉我们:大多数被提醒、警戒和责备者,对守望者的警告和责备经常漠不关心。但圣经清楚的告诉我们守望的责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劝戒他,……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他仍不转离罪恶,也不离开恶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今天这个世界有一种罪叫做冷漠,对罪恶视而不见,其实这种疏忽本身就是一宗大罪。我们都是身边弟兄姐妹的守望者,我们有责任去提醒、警戒他们。这种责任就像保罗所说的,“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已经托付我了。”(林前9:16-17)

二、劝戒的原则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8-10)劝戒被过犯所胜的弟兄姐妹,是我们的责任,是一个罪人对另一个罪人的提醒,而不是但法官对罪人的审判和定罪。劝戒的目的只就一个,就是用爱心将犯罪的弟兄姐妹从罪恶中挽回过来。这里提到三句话,“彼此相爱”、“爱人如己”、“爱是不加害于人”。“彼此相爱”是主的新命令,去劝戒犯罪中的肢体是出于爱,出于主的命令。“爱人如己”是主的大诫命。诫命的前四条是关于爱神,后六条归纳起来就是“爱人如己”。弟兄犯罪,我们不当袖手旁观,更不当幸灾乐祸,因为他是我的肢体。“爱是不加害于人”,爱的目的是为别人的利益着想,而不是设法去陷害别人。上帝恨恶罪,却爱罪人。对待犯罪的弟兄姐妹,我们仍然要去关爱他们,谦卑自己帮助他们一同胜过过罪恶,这不等于我们的行为就比他们好,我们不是要去指责或给他们定罪。就像当年那个行淫被捉的妇人那样,法利赛人希望按照摩西的律法用石头将她打死。但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结果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离开了。这表明那些在场的人都是罪人,照样我们也是都是罪人,没有资格给他们定罪。但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参约8:1-11)用爱心去劝戒那些被过犯所胜的弟兄姐妹是最好的原则。

三、劝戒的步骤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8:15-17)我们既知道劝戒是我们的责任,用爱心的原则去尽量挽回,那具体如何操作呢?这里讲到三个步骤:1.当看见弟兄犯错时,信徒有责任私下指出弟兄的错处。“得罪你”这句话在一些可靠的古卷中是“犯了罪”。不理会肢体所犯的错,这并不是信徒应有的态度。若那弟兄愿意悔改,就要把他从罪中挽回过来。2.倘若那弟兄不接受劝告,便可以连同一两个人去加以规劝。“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是根据摩西律法中,有关处理诉讼所需的见证人数目。到目前为止,还未至要公开指责的阶段。3.若犯错的人拒不认罪悔改,信徒便应向人公开他所犯的错。“教会”指地方教会的会众;“看他……税吏”即把他逐出教会。然而,从耶稣对待外邦人和税吏的态度来看,我们还有责任继续劝导他悔改,然后把他带回教会。教会是一个圣洁的团体,是不能姑息罪恶的,因为罪恶具有传染力,会影响全教会。然而,教会执行纪律的动机必须出于爱心,希望犯错的人能切实悔改,这样才可以达到惩戒的真正目的。根据耶稣的教导,教会所作出的判决,是得到属天认可的;同时,他从前赋予彼得的权柄,现在也赋予了他的教会。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