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上帝也忽悠?

日期:2018-11-18作者:张远来

耶1:7 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8 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20:7 耶和华啊,你曾劝导我,我也听了你的劝导。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8 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9 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耶利米作为着述先知,其独特处之一便是在传达上帝旨意的同时注入了先知强烈的个人情感。内中贯穿了五篇先知的“忏悔文”,甚至在《耶利米书》完成之后,仍附上先知个人情感的语录——耶利米哀歌!

这五篇忏悔文表达了耶利米的真情实感,其中之一就是对他受命为先知而受苦的不满,表述了他对上帝之“忽悠”他做先知的愤懑:

在第5篇忏悔文中,耶利米有这么一场独白:“耶和华啊,你曾劝导(have persuade,misled;enticed;deceived;induced)我,我也听了你的劝导(was persuade)你比我有力量(have overpowered),且胜了我(20:7,NIV,NRSV)。

怎么理解耶利米的疑问?我们看看不同版本的翻译:

[吕振中]永恒主阿,你诱导了我,我被诱导了!你比我强,你胜了我;我终日成为讥笑的对象,人人都戏弄我。

[和修]耶和华啊,你欺哄了我,我也被你欺哄了。你比我强,并且得胜。我终日成为笑柄,人人都戏弄我。

[当代译本]耶和华啊,你欺骗我,我被你骗了。你制服我,胜过我。如今,我成了人们终日嘲笑、戏弄的对象。

[新译本]耶和华啊!你愚弄了我,我受了愚弄;你比我强大,你胜了我。我整天成了别人讥笑的对象,人人都嘲弄我。

[现代中文]上主啊,你愚弄了我;我上了你的当。你比我强大,你胜过我。人人都戏弄我;他们整天把我当作笑柄。

[当代译本]主啊,你欺骗我!因你曾答应帮助我,可是,现在我好像孤军作战一样,但你比我有能力,且胜过我,我只有把你的话传给他们。然而,我却成了他们终日嘲笑的话柄,人人都在挖苦我。

[KJ21]O Lord, Thou hast deceived me, and I was deceived; Thou art stronger than I, and hast prevailed. I am in derision daily; every one mocketh me.

[钦定本]耶和华啊,你曾欺哄我,我也受了你的欺哄。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天天被人嗤笑,人人都戏弄我。

原文字典显示,这个词原意就是“引诱,欺骗,劝服,诱惑”等意思。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词汇,与旧约圣经原文引诱人行奸淫是同一个词。不同的版本都译出了耶利米对上帝强使他做先知的愤懑。中文就有引诱,诱惑,强使,劝服等翻译。

耶利米为何认为是上帝诱惑了他做先知?原来,当上帝的呼召临到他时,他就已经拒绝了,他说:

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1:6)。

你看,耶利米是以年幼为由,推脱了上帝的提议。但上帝的拣选和预定是坚定不移的。

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耶1:7)。

[当代译本]耶和华却说:“不要说你太年轻,我派你去谁那里,你就去谁那里;我吩咐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换句话说,上帝是告知耶利米做先知并不难——我叫你去的地方你就去,我让你讲的话你就讲——就这么容易,你年幼也可以做先知。

上帝的话语坚定而不容置疑:用耶利米后来的话说,就是:“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因此,耶利米就在心不甘,情不愿,甚至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做了先知。这里可见先知的蒙召并非出于无奈,而是神的劝导,由于神无比的能力(overpower):耶利米听了上帝的劝导而“受命”——接受作列国的先知(1:7)。

但正因为耶利米年轻,他并未没有意识到上帝这句话背后的话,许多年以后,耶利米才发现,这句话意味着——我叫你去的地方,你不想去也要去;我叫你讲的话,你不想讲也要讲。而先知耶利米恰恰面对的是一个以悖逆上帝和公理为主流的社会,上帝要他讲的,必定是社会所反对的,上帝要他去的,必定是充满敌意和危险的地方。因此,被“忽悠”而答应做先知的耶利米十分后悔。他不愿去上帝要他去的地方,不愿讲上帝要他讲的话。正如耶利米在他的忏悔文中的表述:

8 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9 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20章)。

也就是说,讲意味着得罪人,被人攻击。不讲意味着得罪神,违背了当时稀里糊涂时的承诺,而且会被上帝惩治:“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看来真是上帝“忽悠”耶利米做了先知。虽然耶利米是听了上帝的劝导(was persuade),即先知面对上帝的呼召,确实做了正面的选择。但那是在年幼无知,和被上帝强有力的劝导,诱惑,和欺哄下答应的。而答应了,便没有了反悔的余地。

这一点上帝自己也印证了:在耶利米与上帝相遇的那一刻,上帝便告诉耶利米:“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Know you),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consecrated you),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1:5)。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耶利米作先知的神圣使命是无可奈何的,是上帝主动的命定,是神一手作成的,先知毫无选择地被推向这一“上帝预定的命运”。耶利米尚未被怀胎,成全其所是(being)。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按照加尔文(Calvin)的观点:一切的善都出于上帝,人悔改归正(蒙召)自己不能开始,开始之后又不能拒绝,故得救与否必出自上帝的选择——即上帝的拣选与取舍之道。既然万事皆以上帝的旨意为最终的决定,若在上帝的旨意之外追溯这种选择的原因,必系荒谬绝论之道。到底人在作上帝所托负的使命时伴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人之所以成为先知或牧师或成为他自己现在的样子(being),各种原因是否只能归因为上帝的预定,亦或者人还有自己的意志来配合或回应上帝的预定?

上帝真的在忽悠人,让人做自己不一定愿意做的,而必须做上帝要他做的,哪怕是上帝在尊重人的自由意志的时候,也是藉着“忽悠”来成就祂的命定吗?

为了调和这种矛盾,许多人为神圆场,说是神预先知道,便定下祂的计划。故,上帝不需要为这种知道而预定负责任。但我们若以为是上帝知道了而确定,晓得了而预定,那么就在上帝这唯一的主宰者之外,存在了可以决定人之命运的更高的存在者。要么人的命运就是随机的。如此,便违背了上帝全能、全爱、全善与独一自存的属性。故,改教者相信是神预定,神知道,神把握,神看护,最终是神来成全一切祂自己的命定。

但人并非神预定下的牺牲品或其意志中的祝福与受慰者,人的受命 ,在神的选召中仍有自己的意志力,或者说,神依然会借助人的意志力完成其预旨。(而人的意志也同样取决于其“知”,——对上帝的认知。)耶利米说:“你曾劝导我,我也听了你的劝导,(was persuaded)。神的预定、劝导,至终要通过人是否“be persuaded”(被劝导了!)。反过来,人听命被劝导与否往往决定于人自身的“知”,即对上帝的认知与信心。(上帝决不用机器人来效忠他的意志。)其实整个的忏悔文都表现了当人的这种“知”陷入迷惘中时对上帝的质问或询问(如第一篇)。因此我们无论从早期约伯的申诉文(忏悔文)还是诗篇中亚萨的埋怨,或诗篇中的咒诅和困惑,或“传道书”所反映的对社会不公现象的询问,及至耶利米的申辩中,都见不到神正面的回答。而只是对先知的“受命”加以点拨。例如,当耶利米代表整个人类问:“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大行诡诈的为何得安逸?”神却回答说:“你若与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觉累,怎能与马赛跑呢?...”上帝并未回答先知表层的问题:为什么赏善罚恶且公义的上帝对人世间的恶不闻不问(这只是一个假象),而是对产生这问题,内在深层产生意志的“知”加以导训:如果这一点点苦难——看似不公的东西——与人赛跑,都令你困惑(对起初受命的困惑),那更大的艰难——与马赛跑又如何呢?表层的困惑怎么阻挡了蒙召的使命呢?当先知的“知”意识到这一点也就够了,知并非理解一切,而是超越理解,超越理性,知道神可信,知道出于神的预定并未错。

人因知道神可信而接受神的预定,人的意志在此是十分清醒坚定的。而意志又取决于人的理性。人对神的选召有个理性的判断而决定适从(与否),一旦接受但有种意志力,神对人的理性加以循导,让人在自己的自由意志里接受神的劝导,神对每个人的选召皆如此。例如,摩西,神是在劝导摩西去领人民出埃及,而非强迫。再如以赛亚他的蒙召是对神对人类的问:“我可以差遣谁......?”的回应。耶利米亦然,当神告诉耶利米已蒙预定作列国先知时,耶利米以年幼推托,神却告诉耶利米,神将施以能力、自己用他做工。神从不强迫人,预定也非强迫。他让人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上帝的全能往往表现在他爱的能力上。在神的预定和人的回应中还有借人理性的力量。

理性是预定和人的意志间的桥梁。人一切的意识及行为表达无不经过理性的尺度,信徒对理性的反对理由若非基于其理性,便是荒谬的。理性反应了人对其“知”的表达,是随着对外部世界及内在信仰的认识——知:而渐形成(并不断丰富了)理性。反过来,理性又用以作判断标准。理性决定先前的“是”成为如今的“非”,我过去的“非”成为今日的“是”。例如《丛林回声》一书记述了非洲一吃人肉民族(这是他们民族理性),后来人们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而否定了先前的习俗。那么这一民族,后来的信仰便丰富和健全,重塑了他们的理性。我们暂且称之为“信仰化理性”。这一信仰化理性便成了这一民族的道德标准。这一事实可以见证于圣经及许多民族的历史中。例如中东近亲结婚的改变,中国裹“三寸金莲”的废弃等等,都说明信仰化理性对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改变。

理性来源于人按神形象创造时留下的神性美,即人所能保留的神性道德属性。例如:公义、善良、慈爱、正直、谦卑等。理性并非来源于吃善恶树的知善恶的能力,这是作为犯罪的动机,相反人选择分别善恶的果子,即是对人原有理性的藐视,人的理性因犯罪而被践踏、玷污。但她会因信仰而进深而被纯洁而臻于完善。基督徒的理性是随信心而长进,在信仰中完善并体现于行为和判断力上,反过来又决定及影响人的信仰。

如上述,理性受“知”的影响,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跳不出自己小圈子的“知”显然是不健全的,因此理性也不再健全,它需要接受信仰的重塑,建立自己“信仰化理性”。由于人们长期活于物质的黑洞里,对超物质的境界,理性便失去了认知的功能。因此人们对超自然的神造奇事,例如:死人复活、童贞女怀孕等,便难以接受。这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对神的知而致。当人们知道了神,知道了神可信时,理性便有了升华,他便会发现这一切不但可信而且可行。如此,理性使信仰区别于迷信,且能成为认识上帝的工具之一。

耶利米的忏悔文,忠诚地表达了先知对上帝预定并自己受命的种种不公遭遇的困惑。由此我们发现神超时空的命定、预知并对人类负责任的预定,并以其智与爱的劝诱引人通向上帝的意旨。而人则通过对神与己不断进深的“知”与“信”来丰富自己的理性,并用以规范自己,并回应上帝的意旨。

如此看来,上帝没有“忽悠”,却给不愿顺服的人,留下了学习顺服的机会和空间!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