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何事能让主欢喜?

日期:2019-09-03作者:刘长川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是由耶稣讲的三个比喻故事组成。读者通常会把三个故事分割开,使之成为毫无关联的几个单独故事来讲述。如果我们细读这一章的时候,就会发现“欢喜”一词贯穿在三个比喻故事之中。那么,到底有什么事能令人神如此的欢喜呢?

一、主最欢喜的事,莫过于罪人悔改

在古时,税吏这一职业,对犹太这一民族来说,是被人轻看的。因为他们是替罗马殖民者,向自己的同胞征税,为了中饱私囊,就榨取民脂民膏。因此,在犹太人的眼中,税吏是地地道道的罪人,叫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就是这样不受欢迎的的一群人,耶稣却与他们做朋友,甚至和他们一同吃饭。这是法利赛人和文士所愤恨的,他们就私底下议论耶稣怎么这样善待罪人?于是耶稣就以三个比喻作为背景,来阐述一个罪人的悔改,在祂看来是何等宝贵的一件事!

在寻羊的比喻里,耶稣把自己比作牧人。一个牧人,他有一百只羊,若丢失一只羊,按惯例,牧人会安置好那九十九只羊,纵然是走遍万重山,千重岭,也要找回那只迷失的羊。直到找到了,牧人就会欢欢喜喜的把羊扛在肩上,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还有什么比找到羊更能使他欢喜呢?他要让邻舍和朋友一同分享他的欢喜。

在法利赛人和文士看来,和税吏这等罪人相交,定会玷污自己。他们想要看到的不是罪人悔改得救,而是应当遭受毁灭才对。但神的心意却是,神乐意差遣祂的儿子来到世上,来寻找、拯救迷失的羊。这就是神的怜悯心肠。拉丁教父,米兰主教,公元四世纪着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安波罗修说:

“主耶稣怜悯我们以召我们归向祂自己,而不是把我们吓跑。祂温柔谦卑地来临,如是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主耶稣就如此使人得安息,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丢弃他们,而是合理地选择了这样的门徒,使其成为主旨意的诠释者,招聚而非驱散神的百姓。”

但他同时指出视自己为纯正的诺瓦替安派教师们的错误:

“那些认为应该遵从严厉自高而不是温柔慈爱意见的人,算不上在基督的门徒之列,这些人自己寻求神的怜悯,却不将其给别人。”

没有任何一个宗教能像基督的信仰。有人说,所有的宗教都是人去寻找他们所谓的“神”,唯有基督教的神,差遣祂的独生爱子,亲自来到世上寻找悖逆的人。

从失羊的比喻中,看到牧人找到羊的那种喜悦。对照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把税吏拒于门外,认为他们不配蒙神的怜悯。今日的教会也当省察自己,当我们看到一个被世人认为不可饶恕的罪人悔改时,是为他欢喜呢?还是避而远之?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妇人有十个钱币,但她却丢失了一个,当时的一个钱币约值四便士。在于巴勒斯坦,一个钱币是一个人一天的工钱,因此,这个钱币对这个普通的妇人来说,是极其的宝贵的。要想在杂乱无章的农舍里找一个钱币,就得需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要找到它,就犹如大海捞针般的艰难。但这个妇人很有耐心,她不计代价,决意要找到它。由于房子光线不足,她就点着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仔细寻找。

当妇人见到那个失而复得的钱币时,心中洋溢出难以言喻的欢喜,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朋友邻居,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路15:9)

而最后的这个比喻,是所有比喻中最美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家境富有的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在人看来,大儿子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勤劳做工,从不为家务琐事有任何埋怨。而小儿子是一个不求长进,目中无人,对老人不孝不敬的人。他甚至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提出分家。这在当时的中东一带,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一件事。但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老的父亲并没有因小儿子的不敬而责备他,反而应允了他的要求。分到家产后的小儿子,很快就把家产变卖掉,然后背起行囊,离开父亲,远走他乡。

父亲为何没有拦阻小儿子出走?笔者认为,这就是为父对逆子的用心良苦之处,他要借着苦境唤醒背道的儿子,使其最终悔改,重回他的怀抱。因为故事接下来的进展印证了这一点。

自从小儿子走后,年老的父亲天天站在家门口,遥望远方,无时不刻的惦记着小儿子:在外的每个日子里,儿子是否都安好?春夏秋冬,老人望穿秋水,盼望流浪的儿子能早日归来。

而这时候的小儿子却在异国他乡,吃喝嫖赌,享受罪中之乐,且任意浪费资财,以至耗尽了所有。恰巧又遇见那地遭遇大饥荒,此时的小儿子已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急需找一份工作。于是他最终找到了一份最卑微的工作,就是给主人放猪。为了活命,他放弃了做人的所有尊严。饥饿难耐之时,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

事已至此,小儿子开始醒悟了,他痛悔自己。从前是多么的悖逆无知,得罪了天,又得罪了父亲。

于是,他决定要回家,回到父亲的身边,向他认罪,祈求他的怜悯!

远远望见归来的小儿子,没等他走近,父亲就飞奔过去,紧紧抱住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看到站在眼前的小儿子,多时不见,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憔悴,衣衫褴褛,狼狈不堪。此时的父亲没有任何的责备,只有怜惜、只有包容接纳。在父亲的眼里,还有什么事能与回到他身边的儿子相比呢?除了欢喜还是欢喜。

然而这时的大儿子却不乐意了,在他看来,这个小儿子是不可饶恕,不可接纳的。他得罪了父亲,又在外坏事做绝,现在父亲竟然还邀请亲朋好友,欢天喜地的大摆筵席,为这个败家子庆贺。从他的话中就可知他对父亲的做法大为不满,所表现出来的是气愤、无礼、自义,

“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路15:29-30)

父亲听见后,并没有因着大儿子的无礼而发怒,对他说:

“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1-32)

可见,“欢喜”是这一章经文的主题,就是神的喜乐,莫过于一个罪人悔改!

二、三个比喻带给今日教会的思考

谁是一个最可怜的人?也许你会说是瞎子,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个世界,甚至连亲人和自己的长相都不知道。然而笔者认为,一个最可怜的人不是生理上的瞎子,而是心灵深处的眼睛瞎了的人,因为他从来不认识自己的本相。当日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就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看来,税吏是大罪人,就如中国人眼中的汉奸,他们替殖民者做事,在税收上讹诈同胞,鱼肉乡里。因此,这些可恶至极的税吏是该死的。一个正常的人是绝对不能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应该要拒他们于千里之外才是。但他们却不晓得自己原来与税吏都是同样的败坏,同样污秽不堪。难怪耶稣痛斥他们是假冒伪善的人: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太23:14)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太23:25)

其实,对照文士和法利赛人,我们也没有什么可夸之处,因为我们从前也和世人一样,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本为可怒之子,然而蒙了神的怜悯 (弗2:1-5) 。

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应该成为我们的借鉴。我们今日的教会中,也有一些基督徒,他们对传福音的态度是:福音应该传给善良的人们,而不是那些邪恶或是道德败坏的人。于是,他们会视同性恋、贩毒、吸毒、妓女等人,以及那些BP过他们的仇敌如瘟疫,认为他们是不配领受福音的一群人。

这就是末世教会可怕的光景,不认识自己,但还不悔改。求主怜悯我们!好开启我们心灵深处的眼睛。

在三个比喻故事中,我们看到三个“失而复得”,都是建立在代价之上的。是有人付代价(去寻找/接纳),才带来了“欢喜”。

一个心存怜悯和基督心肠的人,必会有神的良善性情。就如保罗和他的同工,他们为福音的缘故,付上的代价是沉重的,但当他们看到患难所结出的果子时,就欢喜快乐,以至在牢房中唱起夜半歌声(徒16:25)

坎佰.摩根说:

“这是喜乐之灵的操练......在黑暗的时刻,他们身体忍受着难堪的折磨;棍打的伤痕仍然不时作痛。但他们却唱诗赞美神,洋溢着灵里的音乐。”

一切蒙恩的人哪!我们时刻需要神的怜悯,需要悔改归正。我们也要求主赦免我们心里的自义。神从前欢欢喜喜地赦免我们,接纳了我们,并不是我们比别人有义,而是蒙了祂极大的怜悯!

愿我们有从神而来的怜悯之心,使我们去付代价,去寻找、去接纳那些迷途的小羊,带领浪子回头,使主的心意满足、欢喜。

上一篇:作门徒的代价

下一篇:你们来看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