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五种人生 经文:路10:25-37

日期:2016-10-27作者:李乘

经文:路10:25-37

引言:

说到人生,这真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每个人都有人生的梦,在每一个阶段,我们的梦想都会不同。有一位牧师在布道的时候曾说:“五岁的时候,我为了五颗糖拼命;十五岁的时候,我为了女朋友拼命;二十五岁的时候,我为了电视节目奖拼命;到我三十五岁的时候,我当了牧师,发现这一切都不再重要。”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到一些东西时,到头来发现这一切都不是我们真正要的。成为基督徒,我们又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呢?

约翰·卫斯理说:“我只一次经过世界,所以我若有任何机会,向任何人行仁义,让我现在就作吧!让我不推辞,不忽略。因为我只有一次路经此地。”我们看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10:25-37),发现最少有五种人生:

一.强盗的人生

当时,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路上常常有人被强盗抢劫和暴打。后来,罗马派士兵驻守在这条路上,保护过往的旅客。

在我们的观念当中,“强盗”便是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盗”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个故事对强盗的描写只有一句话,却把强盗的恶劣描写得非常突出。“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30节),轻描淡写的几个动作,就生动地表现出强盗的暴力嘴脸,他们对那个人毫不留情,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实际上,许多人都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攫取,不择手段地争夺别人的财物,甚至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也不在乎。

延伸开来,我们会看到生活当中充满“强盗”。借钱,借东西,总不归还;在别人家中或旅店小住看到好东西就拿走;看到别人的妻子不错,就使心眼夺走别人的妻子;当别人正在忙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占用别人的时间……这些人的心态跟“强盗”的心态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基督徒要警醒,不仅自己不过一个强盗的人生,并且劝人归主走出强盗人生。

二.宗教家人生

祭司和利未人,他们虽然看见及听见被强盗伤害的人在求救,但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避而远之。他们似乎感到,别人的不幸与自己无关,所以他们宁愿作隔岸观火的人,对受害者的求救却拒之于千里之外。

这个祭司不了解神呼召他主要目的是什么。他重视宗教礼仪,却对受害者缺乏爱心。他走到这人旁边,就闪到路的另一边去,以免沾染了不洁,妨碍他执行礼仪;他为了保持律法上的洁净,而把道德的准则和做人的责任都丢弃了。利未人也是这样。故事当中加插了这两名配角,好像是对我们说,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太多人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内心的真情,他们不能活出信仰的真谛,事奉的真义。2011年10月13日,两岁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压,在7分钟之内,有18名路人经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是一位拾荒妹上前施以援手。然而小悦悦最终失去了生命。没有人说自己是坏人,然而遇上这样的考验时,却让人性显露无遗。

神的儿女原本是要彰显神的公义,使为奴者得自由,贫困者得饱足,受伤者得医治。他们更不晓得,原来爱神的人必爱人的真理,与神同行的人是要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弥6:8)每个属主的人都是祭司。“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主〕的美德。”(彼前2:9)“主的美德”就是爱,什么是最好的传扬方式呢?就是用主所赐的爱心,在我们的行为上向人表达。

爱心最基本的流露是用语言向别人表达你的关怀。若这最基本的事,我们也不想做,又怎能说我们正在帮助人呢?我们也见过一些传道人,在人群中总是三缄其口;我信也见过一些牧者证道查经很不错,但信徒当中有人身患重病,遭遇难处,却不见他来探望或拨一个问候的电话。他们总是以自己性格内向为借口,不过这就奇怪了,传道人就不需要付出爱了吗?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却行不出爱人的行为。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择传道的圣职。

31节的“偶然”,希腊文是sugkurian,意即“巧合”。其实这字的意思,是指“百机的汇合”,看起来似乎是出于偶然,实际却是神为要成就更重的目的所安排的。祂把我们安置于某些环境,使我们遇到某些人,都是因为祂要藉着我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我们若能在主所安排的人际关系中慷慨舍己,那么生命便不再平淡乏味。祂要藉着我们去爱的时候,祂会把我们安置于那些受伤者的生命途中。可是多少时候我们却轻轻的放弃了这个“偶然”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失去一次向主显示对祂的爱,因祂说,当你爱一个小子,作在一个小子身上时,就是作在祂身上。(太二五:40)

    三.交易的人生

客店的主人接受了好撒玛利亚人的银子(这相当于一个人两天工资),就换得对伤者“服侍照顾”的工价。人与人的交往常是建立在“利益”上,若我要给你一些好处或帮助,我总要计算一下得与失,才决定我是否付上我的“恩情”。

人与人之关系,往往是投桃报李,情来礼往,互惠互利。请你吃饭,因有一事求助于你;到你家拜访,因为你家有钱,不到他家拜访,因为他家没钱;更有些人在社会的捐献是为了换取好名声。这样人生变成了“交易人生”,失去了真情,没有丝毫的爱心可言。

四.分享的人生

好撒玛利亚人把伤者带到客店里,照顾他,细心为他照料伤口,病人痛苦呻吟时,又柔声安慰;第二天要离开继续上路,他还给店主二钱银子,请店主代他照顾伤者。真想不到那帮助伤者的是撒玛利亚人!犹太人素来看不起撒玛利亚人,他们的仇恨已是世代沿袭的了。主前722年,以色列北国败亡时,许多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留下的人就与亚述人通婚,他们的子孙就成了混血儿。这个本来被犹太人所轻看的外族人,却是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

好撒玛利亚人的爱心事奉,是超越之爱,那是超越民族和仇恨的爱。主耶稣教导我们每一个跟随祂的人要效法这爱心。好撒玛利亚人没有问谁是他的邻舍,看谁是值得他爱才去帮助,却是以自己为别人的邻舍,而主动,立即,自发,不计算代价,不求回报去爱人。求主赐我们一颗与他同样敏锐的心去爱,去关心他人的需要。

在我们身边的人,也有些正在受害中唉声叹气,在无希望中求生。祭司和利未人在他们身边匆匆行过,有眼装不见,有耳装作聋。神看见并听见他们的哀声和祈求,祂必差祂的使者——好撒玛利亚人来搭救他们。你愿作他们的“好撒玛利亚人”吗?

36节耶稣反问那经学士:“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这个律法师回答:“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这个撒玛利亚人在别人有需要有欠缺时,可以将自己的分给别人使用;并且这个别人可能不是你的亲友,同事,同学,同信仰的人,这个别人可能扩大到陌生人甚至是对你不友善的人。曾有一篇文章报道:德国慈善家奥柏林曾经在斯督拉士堡附近因大风雪而迷了路,他在奄奄一息之际被一名基督徒冒着生命的危险所抢救,事后这名基督徒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的任何报酬。最后奥柏林说:“请问你的大名。”这基督徒却回答他说:“您知道圣经中那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吗?我相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所以你也可以不用知道我的名字。”奥柏林深受感动。

五.回报的人生

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中,那“受害者”是一般人所忽略的角色,但若没有这角色,又怎能显出其他角色之庐山真面目呢?其实世上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角色,是被罪恶和撒但所击打压伤的人(赛1:6)。

我们也可以想像这位受害者,不经多久,当他蒙医治再得力而站起来时,他必充满着感恩之心,重拾他的生命真义,回报主恩。他必学效“好撒玛利亚人”去拯救,去关怀那些被罪恶,被撒但,或被疾病所击打的受害者。他会深深感到他今天的生命,已不再是属于自己,是主再次所赐的。从主白白而得的,就要白白而施;前为己活,今为主活。他经历伤害而明白人生,经历哀恸而得安慰。这样的人,就更能帮助那些与他有同样遭遇的人了。弟兄姊妹,大家认同吗?当我们探访和安慰一些人的时候,想必深有同感。

一位牧师带着一位曾经坐过牢的弟兄到监-/ y u里布道。这位牧师激情呼召“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耶稣爱你!”监-/ y u里的犯人一动不动,丝毫不为所动。这时,这位弟兄接过牧师的麦克风,“兄弟们,我妈是风月女子,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抢劫杀人被q b了。我也曾经抢过东西,伤害过很多人,后来我被抓到牢里。我认为我根本不应该坐 l a o,我觉得我没有错,是别人错了。但是现在,我告诉大家,耶稣爱我!”犯人们原本翘着的二郎腿放了下来,开始认真地听着。这就是经历的可贵之处。

总结:

圣经没有记载这个“受害者”蒙拯救之后作出什么样的回报。关键是,当我们读完这故事后,我们的回应是什么。但愿每个蒙深恩得拯救的基督徒都以“回报主爱的人生”为我们爱神爱人的人生目标。在弟兄姊妹当中,在慕道友当中,甚至在那些对福音毫无所知的人群当中,活出爱的见证。

注:本篇讲章参考网络上的一篇证道笔记而成。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