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华人教会世纪的省思

日期:2017-08-28作者:刘传章

引言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写了这篇文章。事隔快二十年,教会的光景仍然是每况愈下,令人心里焦急。不得已,再次更新此文与读者分享。
 
犹记当年面对主后二千年,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之际,教会领袖们突然被激起一种超然的兴奋。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能为主作什么?全球在瞬息之间,已成立了数百个机构,来推动二十一世纪的福音运动。这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事。为着福音的广传,为着亿万生灵的救恩,谁敢故落人后而不奋勇加入福音行列,共同完成主所托付的大使命?不过,在兴奋之余,我们也不得不脚踏实地的来深思,教会如何去面对与回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技、文明、社会结构的转变所带来的对人类的另一方面的冲击?进入二十一世纪,就只是智慧手机,就已把传福音的基点,转移到不可想像的奇妙地步,教会又能如何来使用和应对?虽然外在的冲击很大,我们仍要不断地在福音的基点上着眼。神在历世历代所用的,乃是正确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人。福音能不能在普世广传,要看有没有彻底委身的人。因为人的问题,必继续带来新世纪教会必须面对的一些重要课题。否则,我们只能收到“雷声大,雨点小”之效而已。试就教会的实况所观察的现象分述如下。
 
神仆世俗化

如果有人问﹕“今天的属灵人在哪里?”恐怕很多的时候,那指头不是指向传道人。尤其是近年来“繁荣”福音,或称“成功神学”在北美以及世界各地大行其道,传道人的口号变成﹕“牧师为什么不可以开奔驰汽车?牧师娘为什么不可以穿貂皮大衣?”诸如此类的说词,给予我们这些曾经“撇下一切”跟从主的人,一些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重新“建造我们的家室”,以致我们在经济水平上,力争上游。提高传道人的生活素质,是教会的当务之急。但是传道人物质化、世俗化却是教会的危机。我们曾经放弃事奉玛门的,岂能再重温旧梦。上帝与玛门是势不两立的。保罗的劝勉﹕“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仍然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准则。可惜,我们曾向主许下心愿,甘背十架跟从主的人,已在物欲的引诱之下,忘却了当年的心志。有时看到一些传道人驾着昂贵的豪华汽车,不知钱从何处来?难道传道人也与其他人一样,用分期付款来开漂亮汽车不成?这不是说,传道人该受苦,但我们也决不敢认同物质的享受是我们的追求。简朴的生活,“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应是在这物质挂帅的世界,传道人的提醒与心志吧。
 
从根本来说,不是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的问题,乃是心态的问题。五十多年前,在神学院读书时,“开荒,火热,吃苦”是我们的座右铭,是学院的精神,是我们的心志。如今,在工场上的神仆,火热的心在哪里?受苦的心志在哪里?如果教会要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如果福音要广传,传道人是关键。

多年前,在某地参加一次教牧同工会,欢迎一位由香港来访的“名牧”,有位年轻的传道人太太,第一次参加教牧同工会。会后她多日内心不能平静,从她所见所闻,她不能相信那些人是牧师;简单来说,太世俗化了。笔者在此无意低估传道人的身价,而只是觉得,在这乱世中,撒但势力猖狂的今日,神的仆人不应跟着“潮流”跑,而应该持守真道,力挽狂澜,走在时代的尖端,起带头的作用,甚至有先知的胆量,能“反”潮流,把人带领到“竭诚为主”的地步。
 
神学知识化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华人教会反神学、反知识的风潮已成过去。七十年代的华人教会,对传道人读神学,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过去,大多数的神学院所发的学位,都是学士级的。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拥有硕士学位的传道人,已数不胜数了。进到八十年代,硕士已不被人放在眼里。要读,就读个博士学位。这样以来,华人教会里的博士传道人也林立了。看一下华人教会的福音机构,那些董事,咨询委员,有多少博士,若没有博士学位,似乎很难跻身名流。这样的风气,现在也感染了国内的家庭教会,学位与按牧成了必争之物。

这样,神学院为了应合时需,也不约而同地开设硕士班,博士班。也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神学教育的目的。神学教育的目的,不是提供一个学位,而是造就“国度人才”。笔者并非反对任何学位,而是感叹今日神学院造就太少国度人才。西方的神学院,早已走上学术的路线,笔者在美国先后就读四间神学院,深知内中实情。感叹华人神学院亦步其后尘。如果神学院不以学位为号召,而以培养传道人的素质和属灵的品格为重任,神的教会应该有绝对不同的局面出现在现今的教会里。神学院找师资,第一个前提,就是此人有无博士学位?如果,只有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能教神学、“造就工人”,难怪华人教会今天有如此大的工人荒,如此多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而太少身体力行的牧人了。

俗语说﹕“鱼与熊掌,不能得兼。”知识与灵命,孰重孰轻?舍乎取乎?虽难绝对化,但仍要平衡。有灵命无知识,易趋于狂热,有知识无灵命,则会显得冰冷。神学院必须两者并重。这样的话,师资的遴选,就非常重要了。当然我们必需承认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师资之间必需均衡,有学术,也有灵性,有神学的知识,也有牧会的经验。

另一方面,招收学生,必需严格。除非华人神学院也要走西方以学术为重的路线,神学院不是为蒙召传道的人而办,而是愿意的都可以来。不然,神学院选学生就要慎重。近年来,北美华人神学院的创建,似乎供过于求,有的甚至面对“没有学生”的威胁,因而招收学生的条件,恐怕就降低了。西方的神学院,入学者,不一定要作传道人,如果华人神学院也走同样的路线便罢,不然,学生的甄选必需严格。平信徒参加延伸课程则不在话下。
 
事奉职业化

朝九晚五是一般人的上班时间。笔者认为传道人也应遵循这个规则,但是事奉神不是按时间表的,因为事奉不是按时间表来操作的业务。由于现今华人教会的成员中,高级知识份子,或社会上、公司里有地位的人为数也不少,很多时候,教牧的事奉,就由这些人以社会的标准来衡量。有人觉得,教牧不够专业(Professional)。有人打电话到教会找牧师,牧师不在,就说:“为什么找不到牧师?他去了哪里?他真舒服,都不用上班,只有礼拜天讲一堂道就行了。”有些教牧也愿意朝九晚五,但下班后,请勿打扰。事奉成了上下班,多一点也不作。在今天的华人教会里,有专业的信徒很能理解这种情况。然而,在整个事奉的精神上和心态上,却给教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事奉的动机不再是爱主与爱人,而是填满八个小时一天,时间一到就走了,或一有假期,就远走高飞,最好礼拜天也不必回来。

事奉是生活不是工作。牧者是“母亲”,“父亲”,不是奶妈。我们不是为工资而上班,我们是为爱主而不计时日,虽然有上下班的时间。传道是我们的呼召,不是我们的专业,虽然我们有专业的训练。时代在急速的转型,有时觉得迎接不暇,虽然如此,传道人的职事是古老而常新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门训机械化

主耶稣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十二个人身上,与他们起居作息在一起,我们称这个为“门徒训练”。这真是生命的投资。显然的,我们今天在生命上投资的方法,是很现代化了。我们有许多“好途”(How To)可循,听起来好像只要如法泡制,就可以马到成功。
因此,许多“好途”的专题讲座就应运而生,花样百出,应有尽有。这也无可厚非,但需要知道,生命不是用公式套出来的,福特汽车公司只要设计一个图案,就可以造出千万部同样的汽车。人不是机器,塑造人不是造汽车,不能用大量生产的方式。主用三年多的时间才训练十二个人,我们今天的人会想,那不是没有善用时间么?什么是更有效的方法来作门徒训练?为了迎接这快速度的挑战,门徒训练速成班的材料,层出不穷。门徒是上几堂课就成的吗?笔者也这样作过不少门徒训练,但与主耶稣的门训相距太远,上完课之后,依然故我的也大有人在。

再说,在今天这以机器取代人的高科技时代,我们愈来愈少有机会和时间与人面对面。有人说,她的同事就坐在她的背后,却用电子邮件来传递消息。人类上网之后,更是“六亲不认”了。主给的大使命﹕“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是如何作法呢?只有生命能传递生命,有人说,只有羊能生羊。要使生命成长,只有以生命向生命投资。教会是否有太多的节目(Program),而太少注意到人(People)?主耶稣门训的榜样,虽是古老,却是常新。要作好门训,我们必需从基本作起,在人身上化工夫。(待续)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