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章网

祷告蒙允的秘诀 雅5:13

日期:2016-10-27作者:喜乐人生

 

祈祷蒙应允.jpg

雅5:13,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

雅5 :14,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

雅 ,5,15,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雅 ,5,16,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 ,5,17,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雅 ,5,18, 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本段与全书题旨及上文的配合

上文雅各劝勉弟兄姊妹在苦难与不如意的情况下,当忍耐等候主的来临(7-11节),而且不可以随意将主的名拿来作起誓的工具(12节)。在困境中若是不可起誓,那么可作甚么呢?雅各指出信徒在困境应借着祈祷寻求积极的出路,将需要按照神的方法带到施恩宝座前。

主题:祷告必须持守三项属灵秘诀:要「信」、要「义」、要「切」,才会蒙神应允。

引言

基督徒对祈祷往往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不祈祷 – 因为不了解祈祷乃基督徒的最宝贵的权利,所以没有善加利用。第二是乱祈祷 – 因为不了解祈祷必须按神的心意,因此随意乱求。

信徒在祈祷时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祈祷是给神面子,只要来到神面前求,神就应该感激我们而答允我们所求的一切。由于这种错误的意识,导致我们的祷告常以自我为中心。当神没有照我们心意成就时,我们甚至会向神生气。

祈祷必须认识清楚神的心意,不是坚持我们的私意。若要祈祷蒙神应允,就必须按神所订的标准来到神面前。

雅各在写到本书最后一章的时候,再次回到第一章开始时所论述的主题:劝勉信徒在试炼中当存属天的观点,忍耐到底,必得神的赏赐(一2-4、12;参五7-11)。他更跟进一章5节的主题,鼓励信徒在困境中祈求智慧。本段经文(13-18节)在6节经文中,每节都出现「祷告」(「祷告」共六次:13、14、15、16、17、18节;「代求」一次:16节),明显是以祷告为主题。

本段经文的主旨可归纳如下:「蒙神应允的祷告有三项秘诀 – 要信(14-15上)、要义(15下-16)、要切(17-18)。」

一. 祷告必须要「信」(五13-15上)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

雅各在讨论在困境中忍耐时,他想到一些在受苦与病痛中的弟兄姊妹,并且指出他们无论被甚么环境所包围,仍有一条向上的出路 – 向神倾吐心声。

首先、受苦的人应该学习祷告。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这里的「受苦」是指到心灵受压,或遇到困境以至心情不佳的情况。普遍来说,当一个人在苦难中,最自然的反应是埋怨或灰心。但雅各鼓励信徒不要采取自然的反应,当用信心的反应,借着祷告将重担卸给神(参彼前五7)。在诗篇中常见一些困苦人向神哀求,最终得神的解救而以欢乐结束。

另外、在环境顺利的时候应该学习歌颂。

「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意思是若然心境甚佳,没有甚么特别的需要时,仍须到主面前向祂发出歌颂赞美。

「歌颂」是祷告形式的一种。塞缪尔记上二章1节记述哈拿祷告,但她所说的全是歌颂的话。可见祷告少不了赞美神、称颂神的话。

有一次看见一部车子后面有标贴纸写着:「当心!司机在唱歌。」(”Caution, Driver is Singing!”)觉得十分有意思。信徒无论在甚么情况下都可以歌唱。

信徒的祷告不少时候是「临时抱佛脚」,在走头无路时才求告神。但等到问题解决后,就把神忘得一乾二净。有鉴于此,雅各特别强调无论或逆或顺,我们都当借着祈求、歌颂、赞美与感恩与神亲近。祷告不是后备轮胎。

最后、患病的人更需要学习祷告。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

这段经文短短数节,在解释上却引起历代教会不少争论。让我们用问题的方式逐一探讨其中几项重要的议题。

A. 这里的「病」是指到甚么样的病呢?

这里所用的「病了」一词,明显是指到肉身的疾病,而且应该是十分严重的病。从下文「叫他起来」一语,可见病人已经处于不能起来的情况。而且这词曾用来形容大臣的儿子(约四46-47)、拉撒路(约十一1-3、6)、多加(徒九37)与以巴弗提(腓二26-27)面临死亡边缘的病况。(注一)

B. 为甚么有病要请教会的长老来抹油祷告?

「长老」是新约教会的属灵领袖,与「监督」与「牧师」的称谓可以互用;但与「执事」的职任却有显着的不同(参腓一1-4;提前三1-7;8-15)。长老专事带领教会、牧养群羊、持守真道(彼前五1-4;提前三1-7;多一5-9;徒廿19、25-32)。因此,当教会弟兄姊妹在有需要时,请教会的长老来是十分合理的事;况且,在这病危的情况下,更需要属灵长者的关心与代祷。这段经文并没有排除病人可以自行祈祷,或是请没有担任长老职任的信徒为他祈祷。

C. 「抹油」具有甚么样的功用?

雅各所说「用油抹他」的「油」,应该是礼仪性多于治疗性的。这油配合祷告施行,用作表达一项分别为圣归于神的行动。持这样看法的理由可归纳如下(注二):

1. 虽然「油」在第一世纪具有医治的功能(注三),但在当时并没有普遍地作为药物之用。它被采用在普通损伤的情况下;但对于折骨、心脏问题、痲疯等,却是一点效用都没有。

2. 在旧约圣经中,有些特别职份需要用油膏抹在他们的头上。如:先知(王下十九16下)、祭司(出廿九7)与君王(撒上十1)都是藉被油膏抹来分别为圣,归神使用的。雅各所用「抹油」(aleipho)一词,与经常用作礼仪性「抹油」(chrio)的词可有同义的用法。

3. 经文说明使病人得医治的是信心的祈祷,不是抹油。

4. 经文明显指出当时有些病患是由于病人犯罪或没有对付罪所致。抹油可医治肉身的病患,却不能医治因灵性问题而导致的病患。

5. 若是马可福音六章13节的「油」具有医治的功能,为甚么使徒们从主领受医病的能力,仍须藉赖「油」的功效呢?而且在众多医治的神迹中,只有这一次记述「油」的出现,其它场合都没有。

从上列各种论据看来,雅各采用的「抹油」,应该是一种象征性与礼仪性的行动。(注四)

D. 这里的信心是指到谁的信心?

「他们(长老)可以为他... 祷告!… 出于信心的祷告,要救那病人。」

从经文的文理看来,这里是长老的祷告,信心当然亦属长老所有。

为甚么不吩咐那病人亦同用信心祷告呢?雅各在此没有交待。但千万不可以说病人自己不需要有信心,只靠长老的信心就行了。圣经其它地方说明病者的信心是不可少的。最明显的例证是有一次耶稣因为人的不信,就不在那地方多行异能(太十三58)。

有一次门徒来问耶稣为甚么他们赶不出鬼,耶稣说是因为他们的信心小,然后教导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他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太十七20-21)可见赶鬼的人必须具备满有信心的祷告。同样,医治人的祈祷亦必须要有充足的信心。

这里的重点是:要使一个病者得医治,属灵领袖的信心十分重要。

今日不少的神医布道家,当病人的病得医治之后,他们会说是因为他们的祷告的功效。但当病人的病不能得痊愈的时候,他们推却说乃因为他们缺乏信心。但这段经文提醒我们:医病的人亦必须具备信心,不能将责任推得一乾二净(注五)。

E. 出于信心的祷告必能使病人痊愈吗?

「出于信心的祷告要救那病人。」当长老用信心为病人祷告的时候,这信心要「救」那病人从病中回转得医治。雅各接着说:「主必叫他起来!」可见不是信心本身有的能力,乃是信心可以让神按祂的时间、用祂的方法、动祂的善工来医治那病人。

信心亦有大小之分。有些人有信心的恩赐(林前十二9),所以信心比较大;但有些人信心比较小。但无论如何,总得要有信心。信心小的人可以向主祷告说:「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24)

一九八三年,在旧金山总医院(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曾经作过一项研究,研究的结果发现祷告对患有心脏病的人是有功效的。

心脏专科Randy Byrd 医生安排了一批代祷勇士,为一百九十二位心脏病的病人代祷;而另外二百零一位病人没有作任何的安排。这些病人全都在加护病房的病人,而护理他们的医生与护士都不知道有代祷勇士这回事。这些代祷勇士分布全国,Byrd 医生只向他们提供病人的名字,没有提供姓氏。

研究的结果十分惊人。那些有人代祷的病人,他们的病情恶化的情况不大,而且病逝的亦较少。而没有人代祷的病人,他们的病情需要消炎药品的发炎症状比前者高达五倍,而且演变成为肺部问题,最终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的高达三倍以上。而这些结果曾被刊载于一九八九年美国心脏协会的杂志上。(注六)

出于信心的祷告是大有力量的!

F. 神的医治有没有排除药物的治疗呢?

神可以直接施行大能(有时透过人的祷告)来医治人,不需要假借任何的媒介。然而,神亦可以透过医生的诊断、药物的治疗来医治人。然而,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最终使人得医治的是神自己。

莫德认为:「我们不要因为看到神这样独特的作为,而忽略轻视祂的一般祝福与照管。不单是那些特别触目、独特奇妙的才是神的作为: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一17)。… 今天我们有大量有效的医疗服务,正奇妙显示神的美善。无论是简单的药用胶贴,或是最先进的外科疗法,我们都应不住感谢神为我们的益处,而丰富赐下这一切。… 我们去看医生,眼目也是仰望主,只有祂能医治;没有所谓不属灵的医治。要是止痛药有效,那是主作成那工;当外科医生缝接断肢骨头,那是主令它缝合。各样美善的恩赐都是从上头来的!」(注七)

在回答上列六个问题之后,我们要再问一个基本的问题:「信心的祷告真可以医治疾病吗?」当然可以!在这科学昌明的时代,神的能力仍可以透过祷告而彰显。

二. 祷告必须要「义」(五15下-16)

「… 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在讨论祷告必须要「信」之后,雅各想到病人所患的病可能与罪有关,因此趁此机会亦讨论罪的问题。这段落的总意是:「病人若犯了罪,可以借着祈祷蒙神赦免。然而,若是得罪了弟兄,就必须向当事人认罪,让病人可得全人的医治,因为义人的祈祷可带来莫大的属灵果效。」

让我们从第16节下半节先行讨论。然后回来讲述祈祷要「义」的秘诀,特别探讨个人的义与团体的义之间的关系。

A. 义人的祈祷大有功效(16下)

「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为甚么义人的祈祷是大有功效的呢?因为神已定规:只有从洁净的心灵所发出来的祷告,神才会应允。这项规定可有多处经文的支持:

¨ 箴十五29:「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

¨ 约九31:「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纔听他。」

¨ 诗六十六18:「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我们不能照着我们犯罪的本相来亲近神,必须遵照神的心意先改变自己,祈祷才可蒙神悦纳。

有一男孩因顽皮被母亲关在房中,不准外出活动,目的是要他好好省察自己的行为。过了不久,母亲进去看他,他对母亲说:「我已经为刚才我所作的事向神祈祷了!」他的母亲听后十分高兴,说:「太好了!你如果求耶稣帮助你成为好孩子,祂必定会答允你的。」男孩回答说:「我不是那样祈祷啊!我只是求耶稣改变你,使你能接受我这个样子。」

我们的祷告是否充满这种「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的心态呢?我们曾否强求神要祂改变祂的心意,降低祂的要求来迁就我们呢?若是这样,我们还没有真正摸到神的心意!

请注意,这种心态虽然与「奇异恩典」诗歌中那种「照我本相」(”Just as I am, without one plea.”)的心态有些类似,但在实质上却是完全相反的。诗人鼓励我们无论属灵光境是何等软弱、败坏与可怜,都可以照着我们的本相来到神面前,在祷告中求神赦免与改变。但切忌说:「神啊!你必须按我的本相接纳我,我是不会改变的!」

祈祷蒙应允的重要条件是要「义」。这「义」亦可分为个人的义与团体的义两种。

B. 祈祷与个人的义(15下)

「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从这句话可见罪恶可以影响我们的祷告不蒙应允。保罗曾责备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不按理守主的餐,因此「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林前十一29-30)

虽然犯罪可以致病,但不一定所有的病都与罪恶有关,约伯正是最好的明证。另外门徒曾看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问耶稣说:「拉比... 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的父母呢?」他们出了一个选择题给耶稣回答,但在所提供的答案中却没有一项是正确的。因此耶稣回答说:「都不是!」(None of the above)正确的答案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九1-3)。

在这里可引发出一项属灵的准则:「若是自己生病,当在神面前好好省察,看自己的生命是否合神心意,然后校正与神之间的关系。遇上别人生病,千万不要随意判断(如约伯的朋友判断约伯一般)。」

以下是一些在自省时可以向自己发问的问题:

1. 我是否与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的灵修、读经生活是否正常?

2.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否按照神的话语行?

3. 我有得罪弟兄或姊妹吗?我与他/她之间的嫌隙解决了吗?

4. 若是弟兄或姊妹得罪我,我是否仍怀恨于心?我愿意饶恕他/她吗?

5. 我对罪恶是否有一颗敏锐的心?

C. 祈祷与团体的义(16上)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除了个人性的义可影响我们的祷告外,团体性的义亦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团体性的义可从「彼此认罪」与「互相代求」两句话得而见之。「认罪」与「代求」的动词乃采取现在命令式、第二人称复数出现。雅各要说明信徒之间的认罪与代求必须是双行道,意思是双方都有责任要这样实行(注八)。

1. 「彼此认罪」

「彼此认罪」的基本意义是先在神面前彻底对付自己,然后用谦卑的心向所得罪的人赔不是。彼此认罪有三项属灵的意义。

首先,「彼此认罪」是顺服神的行动。神不单要求我们向祂认罪,同时亦要求我们向那些我们得罪的人认罪。若所犯的罪使别人受亏损,亦得按律法的要求作出合理的赔偿(参路十九8;出廿二1;撒下十二6)。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有得罪人或被别人得罪的时候。就算问题的起因不在我们身上,我们亦有责任去主动解决。耶稣在登山实训中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3-24)主耶稣说明了一项属灵关系的守则:「先解决我们与肢体之间的嫌隙,然后对神的敬拜才会更自由、更释放、更得神的悦纳。」

另外,「彼此认罪」是真诚相交的要素。它让我们用最诚实,没有虚伪的面目见人。因为在主里面有爱的接纳,我们可以谦卑地敞开自己,让人知道我们最深的感受,互相守望,彼此饶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纳党的德国中,潘翟华(Dietrich Bonhoeffer)在一处地方举行一个地下的神学院。作老师的与二十五位学员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生活的经历后来被潘翟华记述下来,并参照圣经的真理写成「团契生活」这本书。书中最后一章说明「彼此认罪」的重要性:「一个人若要和自己所犯的罪独处,那真是孤单透顶了。也许,信徒尽管有共同的灵修,共同的祷告,在服事中有交通,可是仍然会处于孤单。他们未能作最后突破而享有真正的团契,是因为他们虽然彼此有团契,可是却是以信徒、敬虔者的身分参加,不是以不信者、罪人的身分。是的,敬虔人的团契不容许有罪人。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罪在自己和团契的面前隐藏起来。因为我们不可以是罪人。在敬虔者当中突然来了一个真正的罪人,是会叫许多信徒惊惶失措的。所以我们只好和自己的罪独处,只好撒谎,只好假冒为善。因为我们其实是罪人呢!」(注九)。

最后,「彼此认罪」可有阻吓不犯同样的罪的作用。因为在彼此认罪之后,肢体之间就建立一种守望互助的精神,借着这种互动的力量,我们不敢再随意犯同样的罪。

在诚心倒空自己,顺服神的吩咐,彼此认罪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深经历「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这句话的真实。

2. 「互相代求」

「互相代求」是接着「彼此认罪」而来,意思是在认罪之后,肢体间仍需要用祷告互相支持。

「互相代求」的基本意义是:「身为教会肢体的一员,就有责任为其它肢体的好处代祷,同时我们亦需要别人为我们代求。」

要实行「互相代求」的吩咐,必须具备三项基本信念:第一、相信神的慈爱会将最好的赐给对方(因我们的爱心不足,不能经常将最好的给人);第二、相信神的智慧最清楚知道甚么是最好的(因我们的智慧有限,我们经常认为是最好的,不一定对别人有帮助);最后、相信神的能力会将这最好的福气成就在对方身上(因我们的能力短缺,常会力不从心,不能作成我们想要作的)。

想到义人祷告所发的力量,让我再次想到约伯。约伯的人生不单在忍耐的功课上让我们有所学习,更在「义人祷告」真理上提供最佳的注释。

当约伯的事迹接近尾声的时候,神对约伯的三个朋友说:「现在你们要取七只公牛,七只公羊,到我仆人约伯那里去,为自己献上燔祭,我的仆人约伯就为你们祈祷。我因悦纳他,就不按你们的愚妄办你们。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于是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照着耶和华所吩咐的去行,耶和华就悦纳约伯。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使约伯从苦境转回,〔苦境原文作掳掠〕并且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伯四十二8-10)

从这段经文可见三项属灵的要点:

这三位朋友要到约伯那里为自己献上燔祭,因为他们作了「愚妄」的事。为甚么在别的地方不能献祭,要到约伯那里献呢?相信在他们向神认罪的同时,亦须向约伯赔罪。

另外,神因为悦纳约伯,亦赦免他三个朋友的愚妄。约伯是个义人,他成了神恩典流通的管道,让神的能力与福气透过他向朋友们彰显。

最后,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使约伯从苦境转回(请注意,是约伯从苦境转回,不是他的朋友)。可见为别人祈祷的时候,神的恩典亦会同时临到代祷的人身上。

三. 祷告必须要「切」(五17-18)

在讨论完祷告必须要「信」、要「义」之后,雅各更引用先知以利亚的经历来引证祈祷的真理。以利亚是当时备受尊重的先知,是一代属灵的伟人。他的祈祷有一个特色:「切」(「逼切」与「恳切」的「切」),让后世的人可以效法。

A. 以利亚的祷告改写历史(五17下-18)

以利亚恳切的祷告带来美好的榜样。他的祷告改写了历史,为以色列人成就一次属灵的大复兴。

以利亚的恳切祷告可分两个时期与两种功能:

1. 恳切祷告的禁制作用 – 求不下雨(五17下;参王上十七1-7;十八1)。

「…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请注意,列王记上没有记述以利亚「恳切」求不下雨;只说他向亚哈王宣告:「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后来雨水果然没有降下来,溪水因此就干了(王上十七7)。雅各补充了列王记上的记载,说他在这三年零六个月内,以利亚恳切祷告求不下雨,以致以色列地经历了三年零六个月的干旱(注十一)。

有关以利亚的「恳切」祷告,绝大部分的中英文译本将它的意义都翻译出来(参 NIV, NASB, NEB, Berkeley, Wuest, GNB, 新译本与吕振中等译本)(注十二)。「恳切祷告」在原文的用法是重复用祷告一词,相信是采用希伯来文的语法来表达。它的意思是祷告乃十分重要的事,或经常做的事(注十三)。既然祷告是以利亚「经常做」的事,那么与「恳切」的意义十分相近。

2. 恳切祷告的释放作用 – 求下雨(五18;参王上十八42-45)。

「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在三年半的干旱过后,以利亚再次祷告,雨就降下来。雅各没有详论这事件的过程,亦没有说明他的祷告是否「恳切」,但列王记上却记述得十分详细(参王上十八42-46)。以利亚在山上将头放在两膝中间(表明逼切),为求雨一连七次祷告。每次祷告之后,就叫仆人去看有没有甚么迹象。直到第七次,他的仆人看见天边有一朵如手掌般大的云彩从海里上来。以利亚说:「神答应了!要下大雨了!」霎时间大雨果然倾盆而下。

我们会说:「早知道第七次这么有效,就只作这第七次的祷告就好了!」你以为前面六次的祷告都落空了吗?不是的。

记得在我少年时候有一位叔叔,他在香港的石矿场作打石工作。因为当时没有先进的工具,他经常要用铁锤打石头,直到将大石打到裂开为止。他告诉我打石十分辛苦,经常在打了几下之后,石头仍是完封不动似的。直至第七、第八,甚至到第十几下才看见石头裂开。是最后一下带来「裂石」的功效吗?当然不是!其实前面所有的功夫,都为这最后一击作出预备,石头才会裂开。

同样,祷告的果效是累积而来的,一次、一次、又一次,直到最后一次才产生功效。但我们不知道那一次才是最后一次,因此祷告必须要「切」。

B. 改写今日历史的「以利亚」在那里呢?(17上)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

当讲述以利亚祷告的榜样之后,雅各相信读者中有人会说:「当然啰!

以利亚是伟大的先知,他的祈祷大有能力,我们怎能与他相比呢?」

雅各看出读者心中可能会发出的问题与心态,因此在还没有讲述以利亚伟大的求雨行动之先,就先说明:「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这句话到底有甚么重要性呢?

「与… 同样性情」这短语在新约另一次出现是在使徒行传十四章15节。保罗与巴拿巴在路司得被群众奉若神明的时候,他们拦阻他们说:「 诸君!为甚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保罗与巴拿巴承认自己只不过是有血有肉的人,与别人无异,并非高不可攀的神。

这句话用在以利亚身上,为要说明他不过是与你、我一样,有他平凡的一面。若是他能被神使用,每个信徒都同样可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我是否愿意。这句话多么令人振奋!

另外,从列王记上第十九章可见以利亚人性的另一面。他在迦密山上轰轰烈烈的事件过后,竟陷在人性软弱的低谷中 – 他惧怕、他灰心、他求死、他自义。我们在此并非贬低以利亚,乃是要认识一件事实:以利亚同样有他软弱与不足的地方。他成为属灵伟人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本人有过人之处,乃因为他懂得借着恳切的祈祷支取从神而来的力量。

「祷告要恳切」这项真理,雅各并不是只挂在咀唇边,他同时是一个实行真理的人。根据历史家优西比奥的记述,雅各是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当家长老」,经常单独进入圣殿,跪下为百姓祷告,因此他的膝盖如同骆驼皮一般的硬与厚。(注十四)

以下是我曾为我的父亲信主祈祷蒙允的见证,感谢神使他最后蒙恩得救。

我的父亲是一位道坛的主持人。在我年青的时候,他将道坛移至家中,特备一个房间供奉。每当节日来临,善男信女都前来请他开坛作法。记得在我信主之后曾向他传福音,他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不要向我讲基督教,若不是我的道祖在我年青的时候救了我,你现在都不知道在那里啊!」这一番话使我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将他信主的事交托给主。

后来在我神学院毕业之后,我到菲律宾去宣教,不时写信给他提及信仰的问题,同时亦请一些神学院的校友有空去探访他,向他传福音,但都没有甚么显着的果效。但神的工作开始于他要移民加拿大,因此将道坛放下给别人负责。他定居加拿大之后不久,有一天发现患上肺癌,情况十分严重,医生在50/50的情况下为他开刀割除癌细胞。感谢神,手术十分顺利。在手术后住院休养的期间,有不少教会的人去探望他,特别有一位老弟兄常到医院关心他,与他谈话聊天,并向他传福音。因为当时没有道坛在身旁,而且在最需要的时候有人关怀他,因此他比较愿意聆听。后来他的病好了,有时亦到礼拜堂去聚会听道,但仍没有作出信主的决定。好景不常,在开刀后第五年他的癌症又复发。我当时在美国德州达拉斯牧会,不时飞往多伦多去探望他,在病榻旁经常与他谈及信仰。感谢主,有一次在谈道完毕,他表示愿意信主,我为他的决志感到兴奋雀跃。后来我在他临终前再次从美国赶到医院,当时我仍关心他信仰的问题,因此几次都问及他是否真心信主,他的表示十分坚定。因此,在他离世后,我们用基督教的仪节为他举行安息礼拜。我感谢主,我相信有不少人为他的得救献上代求,而在我的经历中,这漫长十八年的祷告并没有落空!神是听祈祷的神,祂是信实可靠的神。

请问:你是否在为你家人的信主祷告,多时都没有看见回应?你是否为某一件事在神面前等候多年,仍没有看见动静?切莫灰心!持续的祈祷可看见神的作为有一天为你而彰显。

有人 曾说:「图画中的火不是真火,死人不是真人,照样,冰冷的祈祷不是祈祷。在图画中的火没有热力,死人没有生命,冰冷的祈祷没有力量、没有感情、没有祝福。冰冷的祈祷是没有箭头的箭、没有刀锋的刀、没有翅膀的鸟儿。它们无力可剌、无锋可割、无翅可飞,一点用处都没有。它们还未达到宝座之前,早已凝固了。」(注十五)

你愿意作一个改写历史的「以利亚」吗?关键在乎你是否愿意「恳切」与「热切」的祈祷。

结语

从上面三项祷告蒙应允的秘诀可见,神在属灵界已设定了一项有关祈祷的属灵原则:「有好些事情,信徒必须付上某程度的祷告,神才会开始动工。」

相信不少人可能唱过一首诗歌:「我以祷告来到你面前」。其中有一句这样说:「我每次的祷告,推动主的手。祷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曾有人问我这样的歌词是否合乎圣经的教训?我认为这句话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祷告可以控制神,将神的主权推翻就好了!「推动」只是配合神的吩咐,透过祷告让神动工而矣,因此这是一种配合性的、被动的「推动」。

上文曾引述门徒因赶鬼乏力,而请问耶稣个中的原委。耶稣说:「这一类的鬼,若不禁食祷告,他就不出来。」(太十七21)言下之意是,要「推动」神的手去赶出某一类鬼,必须付上更多祷告的代价。

保罗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林后九6)这原则亦可以应用在祷告的事上。欲要祷告多有成效,就必须常常祷告、凡事祷告、随处祷告。而这种祷告必须要配合「信」、「义」、「切」三种基本的条件。

另外,神在属灵界亦设定了另一项有关祷告的属灵原则:「有些事情,无论人付上多少祷告的代价,若是不合神的心意,神就不会为我们成就。」因此除了上述要「信」、要「义」、要「切」的条件之外,祷告还要「准」。

其实雅各曾在第四章责备读者们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3)因为他们在神旨意以外生活,导致他们的祈祷根本不能达到神面前。

另外约翰壹书五章14-15节清楚说明祷告要「准」的要诀:「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甚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祂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祂的无不得着。」我们若按照神的旨意,无论求甚么,祂就「听」,意思是祂就答允我们所求的。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为我们留下很好的榜样。主耶稣是义者,祂的祷告十分恳切(路二十二44),而且祂必然相信父神能成全祂所求的。那么,耶稣的祷告最大的挣扎是甚么呢?是「准」的问题。最后祂祷告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二十二42)耶稣虽然站在神儿子的地位,但祂仍然遵行神的旨意上S字J去。

记得当我所牧养的达拉斯教会遇到车祸之后,有一个弟兄问我说:「赖牧师,我们在开车以前,不是曾经祷告求主保守旅途平安吗?为甚么在祷告后仍会发生这次的车祸呢?」这个问题是十分切身的问题。我当时因为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就对他说:「弟兄,相信你这个问题是许多会友的问题,我答应你会在主日崇拜的讲道中解答这问题。」后来我就讲了这篇「祷告蒙允的秘诀」的道。祷告若要蒙主应允,必须在要「信」,要「义」,要「切」之上,再加上一项:要「准」。

神的旨意有时令我们莫测高深。祂为甚么会容许义人受苦;为甚么在祷告之后仍让我们遇到车祸?又为甚么有人患上绝症,祈祷蒙神医治;但有的却无论怎样祈祷,仍被提早接回家?我们无法知道那些是神心意已定的事。我们的责任是祷告,然后将事情交托在神的手中,求神按照祂的心意成全,这是属灵的底线。

让我们响应在引言所说基督徒对祈祷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你愿意好好把握基督徒宝贵的权利,实行经常祈祷的生活吗?第二、你愿意按照神的心意,用彻底信靠、洁净自己、热诚恒切的态度祈祷吗?求神在教会中兴起更多祷告的勇士!为教会带来复兴。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